2014年9月27日 星期六

金豆娘魚(Amblyglyphidodon aureus)

學       名:黃身寬齒雀鯛(Amblyglyphidodon aureus)
俗       名:金豆娘魚
棲  息 地分布於澳洲、西太平洋以及台灣南部等
體       長:約8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藻類等
習       性:要求有藏身之處及良好的水質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檸檬黃色,頭部有藍色條紋點綴。 成魚時顏色變淡


(影片出處:Musée océanographique de Monaco

紅海將軍(Dascyllus marginatus)

學       名:灰邊宅泥魚(Dascyllus marginatus)
俗       名:紅海將軍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紅海、阿曼灣、中國、臺灣等海域
體       長:約6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藻類及動物性浮游生物為食
習       性:幼魚常和海葵共生,其對海葵的刺細胞已有免疫,成魚則成群地在礁石突出處或大石塊附近活動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魚體呈圓形而側扁,頭部及胸部為褐色,其餘身體為灰色,背鰭邊緣、腹鰭、臀鰭及胸鰭基部黑色,吻短而鈍圓。口中型;兩頜齒小而呈圓錐狀,靠外緣之齒列漸大且齒端背側有不規則之絨毛帶。背鰭硬棘12枚、背鰭軟條14至15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13至14枚


(影片出處:Nicewrasse.com

黃肚豆娘魚(Amblyglyphidodon leucogaster)

學       名:白腹寬刻齒雀鯛(Amblyglyphidodon leucogaster)
俗       名:黃肚豆娘魚
棲  息 地大堡礁、菲律賓
體       長:約13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主要吃浮游生物和藻類
習       性:單獨或小群生活,吃浮游動物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地理位置不同,顏色有所差異,大堡礁地區通常是銀灰色的身體,尾鰭、臀鰭帶黑邊,胸鰭為黃色


(影片出處:AndymanMilano

黃雀魚(Pomacentrus moluccensis)

學       名:黃雀鯛(Pomacentrus moluccensis)
俗       名:黃雀魚
棲  息 地分布於太平洋西部、北至日本琉球群島以及南海諸島、台灣等海域等,一般棲息於礁池、珊瑚礁及水深0以及3-10米之港口。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安汶島
體       長:約1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主要吃浮游生物和藻類
習       性:通常生活在枝狀珊瑚叢中。 通常小群在珊瑚礁地區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身體為黃色或檸檬色,帶眼睛和嘴部帶有淡藍的條紋和斑點


(影片出處:ちゅらいゆひろし

大帆倒吊(Zebrasoma veliferum)

學       名:高鰭刺尾魚(Zebrasoma veliferum)
俗       名:大帆倒吊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東非、紅海、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留尼旺、葛摩、塞席爾、馬爾地夫、斯里蘭卡、安達曼群島、印度、日本、中國沿海、台灣、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新幾內亞、泰國、澳洲、羅德豪島、聖誕島、新喀里多尼亞、馬里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帛琉、密克羅尼西亞、索羅門群島、斐濟群島、萬那杜、諾魯、夏威夷群島法屬玻里尼西亞、吉里巴斯、吐瓦魯、復活節島、東加、美屬薩摩亞等海域
體       長:約4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底棲動物及藻類為食
習       性:棲息於礁湖或向海礁坡上。幼魚通常單獨在水較混濁的淺水礁石區或石縫等有隱藏處活動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魚體呈卵圓形而側扁。口小,端位,上下頜齒較大,齒固定不可動,扁平,邊緣具缺刻。體色具變異,由深橄欖棕色到幾乎全黑,雜有暗黃色之垂直窄斑紋及較寬的白色斑紋。頭部色白,佈暗黃色斑點,一條深棕色垂直斑紋橫過眼睛。臀鰭及背鰭與體同色,具有捲曲環狀的白色窄斑紋。尾鰭棕色佈滿暗黃色小斑點。背鰭硬棘4至5枚、背鰭軟條29至33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23至26枚


(影片出處:Dreamreef)

天狗倒吊(Naso lituratus)

學       名:頰紋雙板盾尾魚(Naso lituratus)
俗       名:天狗倒吊
棲  息 地分布於非洲東岸、東到夏威夷和玻里尼西亞、南至澳大利亞的東北部、北至日本南部、台灣島以及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
體       長:約46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褐藻為食
習       性:棲息在珊瑚礁或礁石、礫石底質海域,成群活動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背鰭黑色,黑色的繼續在後頸之上作為一個尖的突出,在柔軟部位上的基底與一個寬的外部白色的區域具有一個藍灰色線;臀鰭主要為橘色;背鰭與臀鰭有狹窄的藍色邊緣與黑色的靠近邊緣的線;在後部地尾鰭有一條黃色的靠近邊緣的條紋,尾鰭邊緣微凹的,雄性成魚有來自每個角落的尾絲


(影片出處:Steedion99)

絲絨吊(Zebrasoma rostratum)

學       名:長鼻高鰭刺尾魚(Zebrasoma rostratum)
俗       名:絲絨吊
棲  息 地分布於中東太平洋的法屬波里尼西亞、皮特凱恩群島海域,包括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留尼旺
體       長:約21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藻類為食
習       性:棲息在潟湖或藻礁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烏黑的身體,卵圓形,藍色的胸鰭,在尾部前面有一個非常顯眼的白色斑點


(影片出處:ShawnC138)

橙眼吊(Ctenochaetus strigosus)

學       名:扁體櫛齒刺尾魚(Ctenochaetus strigosus)
俗       名:橙眼吊
棲  息 地分布於中東太平洋的夏威夷群島及強斯頓環礁海域
體       長:約15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海草及海藻等
習       性:棲息在礁石區,單獨活動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卵圓形帶條紋,隨著成熟條紋會有所變化。 小時候,褐色身體帶黃條紋,眼睛為黃色。 成年後,身體顏色加深,深藍色到暗紅色。 各地的橙眼吊的顏色及條紋會有所不同


(影片出處:AquariumDomain)

紅海騎士(Acanthurus sohal)

學       名:紅海刺尾魚(Acanthurus sohal)
俗       名:紅海騎士
棲  息 地分布於西印度洋區,從波斯灣至紅海海域
體       長:約4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藻類為食
習       性:棲息在珊瑚礁區,具侵略性和領域性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魚體呈橢圓形而側扁。頭小,頭背部輪廓隨著成長而略凸出。口小,端位,上下頜各具一列扁平齒,齒固定不可動,齒緣具缺刻。體為藍灰色,體後半部具有較深的顏色,略呈三角形。體全身具有白色的細縱紋,各魚鰭,除胸鰭外,皆為黑色,並有寶藍色邊緣,胸鰭灰色且具黑色邊緣。胸鰭基底及尾柄硬棘部為黃色


(影片出處:Thomas Berger)

斑馬吊(Acanthurus triostegus)

學       名:橫帶刺尾魚(Acanthurus triostegus)
俗       名:斑馬吊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洋非洲東岸至太平洋中部玻里尼西亞和夏威夷、南到澳大利亞、北至日本南部、台灣島以及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
體       長:約27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海草及海藻等
習       性: 不要和其他吊混養,它們會騷擾斑馬吊。 如果同時入缸,斑馬吊與同伴會友好相處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銀色的身體帶六條黑色條紋


(影片出處:Horzel`s Meerwasser Welt)

五彩吊(Acanthurus nigricans)

學       名:灰額刺尾魚(Acanthurus nigricans)
俗       名:五彩吊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至太平洋中部夏威夷和玻里尼西亞、南至澳大利亞東北、北到日本南部、台灣島以及西沙群島等
體       長:約17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海草及海藻
習       性:對同類魚有攻擊行為,對其他品種的則很友好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 有一個紫藍色的身體,在嘴和眼睛間的面頰上有一個亮白色的條紋。 尾巴是藍色帶黃色條紋。 在背鰭下面及臀鰭上面各有一黃色條紋


(影片出處:Earthling1984)

紫吊(Zebrasoma xanthurum)

學       名:紫高鰭刺尾魚(Zebrasoma xanthurum)
俗       名:紫吊
棲  息 地分布於西印度洋區,從紅海至波斯灣海域
體       長:約22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藻類為食
習       性:棲息在珊瑚礁區,成群活動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成魚體高呈卵圓形而側扁。 口小,端位,上下頜齒較大,齒固定不可動,扁平,邊緣具缺刻。 背鰭及臀鰭硬棘尖銳,前方軟條較後方延長,呈繖形;尾棘在尾柄上,尾鰭近截形。 體一致藍紫色,體側具20餘條藍黑色橫紋,頭部、胸腹部及頭枕部具紫黑色斑點。 胸鰭前半段藍紫色,後半段黃色;尾鰭黃色,餘鰭與體色一致


(影片出處:Marine LifeTV)

斑面倒吊(Acanthurus nigrofuscus)

學       名:雙斑刺尾魚(Acanthurus nigrofuscus)
俗       名:斑面倒吊
棲  息 地分布於紅海、印度洋馬達加斯加至太平洋中部夏威夷群島、玻里尼西亞,包括澳大利亞東北部、日本南部、台灣島、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
體       長:約15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海草及海藻等
習       性:對同種吊類有攻擊行為,但與其他品種的魚能和平相處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淡紫色及褐色的身體,在面部有許多橘色的斑點。 身體其他部分也有極小的黑點,燕尾 


(影片出處:ちゅらいゆひろし

紫藍吊(Acanthurus coeruleus)

學       名:藍刺尾魚(Acanthurus coeruleus)
俗       名:紫藍吊
棲  息 地分布於大西洋區,包括美國、加勒比海、墨西哥、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巴西、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阿松森島等海域
體       長:約4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藻類為食
習       性:棲息於珊瑚礁區,成小群活動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魚體呈橢圓形而側扁。頭小,頭背部輪廓不特別凸出。口小,端位,上下頜各具一列扁平齒,齒固定不可動,齒緣具缺刻。幼魚體為鮮黃色,背鰭及臀鰭具有黑色邊緣,眼睛有藍色圓環包圍。成魚體為紫灰色,魚鰭為藍色,具白色邊緣,尾鰭呈半月形,尾柄硬棘基部為鮮黃色,背鰭硬棘9枚、背鰭軟條26至28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24至26枚


(影片出處:fishbaseyt)

夏威夷吊(Ctenochaetus hawaiiensis)

學       名:夏威夷櫛齒刺尾魚(Ctenochaetus hawaiiensis)
俗       名:夏威夷吊
棲  息 地分布於太平洋熱帶海域
體       長:約25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海草及海藻等
習       性:棲息在珊瑚礁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卵圓形帶著輻射條紋的身體,條紋會隨著魚的成長有所改變。 幼魚期,是亮橘色帶紫羅蘭顏色。 當成魚時,亮色轉變為黃褐色帶細條紋


(影片出處:Sascha Sascha)

火箭吊(Ctenochaetus tominiensis)

學       名:印尼櫛齒刺尾魚(Ctenochaetus tominiensis)
俗       名:火箭吊
棲  息 地分布於中西太平洋區,包括印尼、菲律賓、斐濟、東加、巴布亞紐幾內亞、澳洲大堡礁、索羅門群島、萬那杜等海域
體       長:約16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海草及海藻等
習       性:棲息在礁石區,單小群獨活動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幼魚期顏色由黃色、藍色及白色組成。 成年後,顏色固定了,尾巴變成藍色,背鰭及臀鰭帶金黃色邊。 眼睛上面有很小的金黃色點,正對下方有一金色的圈


(影片出處:Marine LifeTV)

耳斑吊(Acanthurus tennentii)

學       名:坦氏刺尾魚(Acanthurus tennentii)
俗       名:耳斑吊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洋區,包括東非、留尼旺、塞席爾群島、葛摩、斯里蘭卡、印度、印尼、馬爾地夫等海域
體       長:約3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藻類為食
習       性:棲息在珊瑚礁區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魚體呈橢圓形而側扁。頭小,頭背部輪廓隨著成長而略凸出。口小,端位,上下頜各具一列扁平齒,齒固定不可動,齒緣具缺刻。體為淡棕色,頭部及尾部較深,眼後方有一馬蹄形的黑色斑塊,背鰭及臀鰭基部咖啡色,尾柄硬棘部黑色且鑲淡藍色邊,尾鰭為半月狀,具淡藍色邊緣,背鰭硬棘9枚;背鰭軟條23至24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22至23枚


(影片出處:JanHoltAkvarium)

藍點吊(Naso vlamingii)

學       名:絲尾鼻魚(Naso vlamingii)
俗       名:藍點吊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至太平洋中部夏威夷和玻里尼西亞、南至澳大利亞東北部、北至日本、台灣島以及西沙群島
體       長:約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海草及海藻等
習       性:對其他吊類不友好,但對其他魚很溫和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成魚後身體顏色為褐色到紫色,帶垂直條紋及一些亮藍色。 背鰭、臀鰭、尾部及面部都點綴著亮藍色


(影片出處:Ragnar Aa)

寶石倒吊(Zebrasoma gemmatum)

學       名:寶石高鰭刺尾魚(Zebrasoma gemmatum)
俗       名:寶石倒吊
棲  息 地分布於西印度洋區,從莫三比克至南非海域,包括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留尼旺
體       長:約22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藻類為食
習       性:棲息在岩礁區及珊瑚礁區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顏色為黑色帶有白色斑點,尾巴呈現淡黃色或白色


(影片出處:Reef Builders)

黑三角倒吊(Zebrasoma scopas)

學       名:小高鰭刺尾魚(Zebrasoma scopas)
俗       名:黑三角倒吊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東非、紅海、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留尼旺、葛摩、塞席爾、馬爾地夫、斯里蘭卡、安達曼群島、印度、日本、中國沿海、台灣、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新幾內亞、泰國、澳洲、豪勳爵島、聖誕島、新喀里多尼亞、馬里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帛琉、密克羅尼西亞、索羅門群島、斐濟群島、萬那杜、諾魯、夏威夷群島法屬玻里尼西亞、吉里巴斯、吐瓦魯、復活節島、東加、美屬薩摩亞等海域
體       長:約2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為藻食
習       性:喜棲息於有隱蔽處所的珊瑚礁茂盛區,常單獨或三兩成群活動。繁殖配對時可能是一對一,也可能為群體進行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魚體呈卵圓形而側扁。口小,端位,上下頜齒較大,齒固定不可動,扁平,邊緣具缺刻。體為深橄欖棕色到幾乎全黑,除胸鰭具有明顯的橘紅色軟條及暗色邊緣紋外,其餘鰭條均為暗橄欖色。體側中央部分有一道黃色平行縱條紋。幼魚期,魚體佈滿窄的垂直白色斑紋。背鰭硬棘4至5枚、背鰭軟條23至25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9至21枚


(影片出處:TMCBristol's channel)

2014年9月20日 星期六

湯臣吊(Acanthurus thompsoni)

學       名:黃尾刺尾魚(Acanthurus thompsoni)
俗       名:湯臣吊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印度洋中部諸島、東至夏威夷群島、向北至日本以及西沙群島等
體       長:約27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藻類及動物碎屑為食
習       性:成魚生活在深水域,幼魚則在淺水區活動,遭受威脅時會以尾部硬棘攻擊敵人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 魚體側扁,口小,體為深橄欖褐色或黑藍色,胸鰭下有一黑斑。各魚鰭顏色與體色相同,尾柄兩側各具一根硬棘,尾鰭白色,呈新月狀


(影片出處:thomas minier)

雀斑吊(Acanthurus maculiceps)

學       名:斑頭刺尾魚(Acanthurus maculiceps)
俗       名:雀斑吊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南日本至東印度洋、菲律賓群島、台灣島等。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西南太平洋
體       長:約4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藻類為食
習       性:棲息在近海礁石區,成小群活動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 魚體呈橢圓形而側扁。頭背部輪廓不特別凸出。口小,端位,上下頜各具一列扁平齒,齒固定不可動,齒緣具缺刻。體褐色;在鰓裂的上緣上的一條黑色的橫帶;頭部有斑點;一個比較不密集深色印記在狹窄地被深色的橫帶連接的眼正後方; 尾鰭棘的周圍具一個深褐色的區域; 上面胸鰭鰭條的外面第三個白黃色的。背鰭硬棘9枚;背鰭軟條24至26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22至24枚


(影片出處:TheReefCorner)

橙線吊(Ctenochaetus striatus)

學       名:櫛齒刺尾魚(Ctenochaetus striatus)
俗       名:橙線吊
棲  息 地分布範圍西起印度洋馬達加斯加,東抵夏威夷及玻里尼西亞,南到澳大利亞,北至日本南部,包括台灣、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關島
體       長:約26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藻類為食
習       性:棲息在珊瑚礁區,會與其他種類共同活動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 身體深黃褐色,在頭部上具橘色的斑點,胸鰭淡黃色,尾部的與腹的鰭褐色,尾鰭的前部灰白,尾梗兩邊具有銳利,朝向前面的進入一個水平的凹槽之內摺疊下來的直立的硬棘,鱗片細小;稚魚有8-12條灰白的柄傾向向下的與向後在身體上,齒可動的且細長,頂端內曲了而且擴大,背鰭硬棘8枚;背鰭軟條27-31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24-28枚


(影片出處:Robin Jerome)

雙點吊(Ctenochaetus binotatus)

學       名:雙斑櫛齒刺尾魚(Ctenochaetus binotatus)
俗       名:雙點吊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東非、紅海、模里西斯、塞席爾、馬爾地夫、斯里蘭卡、安達曼群島、日本、台灣、中國沿海、菲律賓、印尼、澳洲、新幾內亞、馬里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索羅門群島、斐濟群島、萬那杜、夏威夷群島、法屬玻里尼西亞、諾魯、加拉巴哥群島等海域。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菲律賓呂宋島
體       長:約22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藻類及動物碎屑為主
習       性:棲息在礁石區,性情溫和,遇威脅時會將尾部硬棘攻擊敵人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魚體側扁,口小,略突出,體為橄欖綠或褐色,幼魚頭部散布藍色小斑點,背鰭與臀鰭均有藍色鑲邊,尾鰭黃色;成魚背鰭上有不明顯的黃色縱紋,尾柄前端上下各有一黑斑,尾鰭褐色且末端略延長,背鰭硬棘8枚;背鰭軟條24至27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22至25枚


(影片出處:Kenzo Reef)

印度金圈吊(Ctenochaetus truncatus)

學       名:截尾櫛齒刺尾魚(Ctenochaetus truncatus)
俗       名:印度金圈吊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洋熱帶海域
體       長:約16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海草及海藻
習       性:棲息在珊瑚礁區,單小群獨活動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 當幼魚的時候,是顏色非常亮麗的黃色身體。 成魚身體是褐色到黃色,帶有藍灰色到亮黃色的斑點,頭部、身體及背鰭都有分佈。 眼睛的外圈是黃色。 嘴部前端突出,帶有類似鳥喙一樣的牙齒,用來過濾、挑選、刮食食物

(幼魚)

(影片出處:perni0815)

金雙印蝶魚(Chaetodon falcula)

學       名:紋帶蝴蝶魚(Chaetodon falcula)
俗       名:金雙印蝶魚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洋西太平洋區,包括東非、模里西斯、馬爾地夫、塞席爾群島、斯里蘭卡、安達曼群島、印度、印尼、泰國、越南、台灣等海域
體       長:約2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主要捕食無脊椎動物
習       性:棲息於礁區邊緣與上層斜坡。稚魚躲藏在珊瑚叢間,成魚通常成對出現或形成小群魚群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體呈方圓形,吻突出。體為白色,體背部黃色,體側有數十條垂直細條紋,背部有二枚鞍狀斑。頭部有一黑條紋且通過眼睛,尾柄黑色。各鰭黃色。背鰭硬棘12至13枚、背鰭軟條23至25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20至21枚


(影片出處:fishbaseyt)

雙印碟魚(Chaetodon ulietensis)

學       名:烏利蝴蝶魚(Chaetodon ulietensis)
俗       名:雙印碟魚
棲  息 地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東非、亞丁灣、模里西斯、馬爾地夫、印度、斯里蘭卡、菲律賓、印尼、中國南海、東海、日本、台灣、越南、新幾內亞、索羅門群島、澳洲、馬里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帛琉、諾魯、斐濟群島、夏威夷群島、法屬波里尼西亞、復活節島、加拉巴哥群島、東加、吉里巴斯、吐瓦魯、萬納杜、薩摩亞群島、厄瓜多、墨西哥等海域
體       長:約15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會吃珊瑚、海葵和硬珊瑚
習       性:通常單獨或成對出現,而較少成群。棲息在珊瑚茂密的礁湖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魚體呈淡褐色,具深褐色眼帶,體側有許多黑色細橫紋,多達胸鰭基底以下。其最明顯特徵乃在體側上有2個暗色等寬鞍狀斑,其越往腹測顏色越淡,鞍狀斑間的距離約和鞍狀斑的寬度相當。第二個鞍狀斑之後為黃色,且尾柄上有一黑橫帶,有時是一黑斑。鰭硬棘12枚、軟條23至24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19至21枚


(影片出處:ちゅらいゆひろし

白帶馬夫魚(Heniochus varius)

學       名:黑身立旗鯛(Heniochus varius)
俗       名:白帶馬夫魚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安達曼海、泰國、菲律賓、印尼、中國南海、東海、日本南部、台灣、越南、新幾內亞、索羅門群島、澳洲、馬里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帛琉、諾魯、斐濟群島、東加、吉里巴斯、吐瓦魯、萬納杜、法屬波里尼西亞、墨西哥、加拉巴哥群島、厄瓜多等海域
體       長:約2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珊瑚蟲及小型底棲生物為食
習       性:棲息在潟湖或珊瑚礁區,多半單獨活動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體色暗褐或黑褐色,背鰭下方及尾鰭部顏色稍淺。體側有2條白色或淡黃色之細橫帶,一在背鰭軟條部下方,一在胸前。背鰭之第四枚硬棘延長,但不成細絲狀。頸背的正中央有骨質突起,老成魚甚至彎曲成銳利狀,有如牛角。背鰭硬棘11至12枚、軟條22至24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17至18枚


(影片出處:Jayvee Fernandez

金口馬夫魚(Heniochus chrysostomus)

學       名:三帶立旗鯛(Heniochus chrysostomus)
俗       名:金口馬夫魚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東非、亞丁灣、馬爾地夫、葛摩、模里西斯、塞席爾群島、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安達曼海、泰國、菲律賓、印尼、中國南海、東海、日本、台灣、越南、新幾內亞、索羅門群島、澳洲、馬里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帛琉、諾魯、斐濟群島、東加、吉里巴斯、吐瓦魯、萬納杜、法屬波里尼西亞、墨西哥、加拉巴哥群島、厄瓜多等海域
體       長:約18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珊瑚蟲為主食
習       性:喜歡棲息在亞潮帶珊瑚密生的平台和礁坡上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 魚乃因其頭和體側有3條黑色斜橫帶,且背鰭第四條鰭棘延長如絲,故其名。體白或略黃,第一條黑帶在背鰭起點前往下延伸,涵蓋眼部而至腹鰭末梢。第二條則起自背鰭第四鰭棘,幾乎和第一條平行。第三條則在背鰭鰭條部的基底部。幼魚則在臀鰭處有枚黑眼斑,且背鰭第四鰭棘較成魚細長。背鰭硬棘11~12枚、軟條21~22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17~18枚


(影片出處:ちゅらいゆひろし

格紋蝴蝶魚(Chaetodon rafflesii)

學       名:雷氏蝴蝶魚(Chaetodon rafflesii)
俗       名:格紋蝴蝶魚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東非、亞丁灣、模里西斯、馬爾地夫、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尼、中國南海、東海、日本、台灣、越南、新幾內亞、索羅門群島、澳洲、馬里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帛琉、諾魯、斐濟群島、夏威夷群島、法屬波里尼西亞、復活節島、加拉巴哥群島、東加、吉里巴斯、吐瓦魯、萬納杜、薩摩亞群島、厄瓜多、墨西哥等海域
體       長:約2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海葵、多毛類和珊瑚蟲為食
習       性:棲息於珊瑚礁平台或靠內灣的靜水域。非常膽小,稍有驚嚇就躲在石縫中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 魚體黃色,具黑眼帶,背鰭鰭條部有一寬黑縱帶和基底平行,在臀鰭基部則有一細黑紋。尾鰭近基部亦有一黑橫帶,且尾鰭後半部白色。體側沿鱗列有許多淡褐色交錯平行紋路,使體側看起來有如網目一般。鰭硬棘12至13枚、軟條21至23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19枚 


(影片出處:ちゅらいゆひろし

紅海黃金蝶魚(Chaetodon semilarvatus)

學       名:黃色蝴蝶魚(Chaetodon semilarvatus)
俗       名:紅海黃金蝶魚
棲  息 地僅分布於紅海及亞丁灣
體       長:約23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生活在岩縫中的甲殼類、貝類為食
習       性:為常見的種類,喜歡成群地在珊瑚礁區游動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 魚體圓形,全身金黃色,鰓蓋有一大紫斑,體側有12條以上之紅色垂直紋,尾鰭邊緣為褐色


(影片出處:astropunisher13

澳洲珍珠蝶魚(Chaetodon miliaris)

學       名:粟點蝴蝶魚(Chaetodon miliaris)
俗       名:澳洲珍珠蝶魚
棲  息 地分布於中太平洋東部的夏威夷群島、中途島及強斯頓環礁等海域
體       長:約13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浮游生物、無脊椎動物等為食
習       性:棲息在礁石平台上,成群出現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魚體呈方圓形,吻短,體色通常為黃色,側邊會略呈白色。體色有呈縱向排列的斑點。頭部一條寬的黑色條紋通過眼睛。另有一個黑色的斑點在尾梗上。背鰭硬棘13至14枚、背鰭軟條20至23枚;臀鰭硬棘2至3枚、臀鰭軟條17至20枚



(影片出處:Tommie Verheul

麻包蝶魚(Chaetodon kleinii)

學       名:克氏蝴蝶魚(Chaetodon kleinii)
俗       名:麻包蝶魚
棲  息 地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東非、紅海、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塞席爾群島、馬爾地夫、斯里蘭卡、印度、波斯灣、巴基斯坦、緬甸、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琉球群島、中國沿海、台灣、菲律賓、印尼、新幾內亞、澳洲北部、新喀里多尼亞、帛琉、密克羅尼西亞、索羅門群島、馬紹爾群島、馬里亞納群島、斐濟群島、夏威夷群島、吐瓦魯、東加、法屬波里尼西亞、加拉巴哥群島、厄瓜多、巴拿馬、加利福尼亞灣等海域
體       長:約15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軟珊瑚、藻類、浮游生物等為食
習       性:喜歡在有沙的珊瑚礁底部或礁盤上活動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胸鰭前之體色為淡黃色,而胸鰭後則為暗黃色。且在背鰭棘部中央有一寬的淡色橫帶,但未達腹側。頭部具深褐色眼帶,通過眼球後,到達喉峽部,更延長到胸鰭。體側各鱗片上大多有一暗色斑。尾鰭末端顏色較深,腹鰭深色,而背、臀鰭末梢則有一極細黑邊。幼魚和成魚體色並無大差異,但成魚在眼上方具亮藍色。背鰭硬棘12~13枚、軟條24~27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20~21枚


(影片出處:ちゅらいゆひろし

紅尾珠蝶魚(Chaetodon collare)

學       名:領蝴蝶魚(Chaetodon collare)
俗       名:紅尾珠蝶魚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馬達加斯加、波斯灣、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印度、馬爾地夫、中國、台灣、日本、越南、泰國等海域
體       長:約18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珊瑚蟲為食
習       性:棲息在珊瑚礁區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魚體圓形,吻鈍,體側鱗片由左下向又上排列,眼後有一條灰白色橫帶,背鰭、臀鰭邊緣為棕色。臀鰭具黑緣,尾部為紅色。鰭硬棘12枚、軟條25至28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20至22枚


(影片出處:Marine LifeTV

月眉蝶魚(Chaetodon lunula)

學       名:月斑蝴蝶魚(Chaetodon lunula)
俗       名:月眉蝶魚
棲  息 地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東非、紅海、波斯灣、馬爾地夫、葛摩、模里西斯、塞席爾群島、斯里蘭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尼、中國南海、東海、日本、台灣、越南、新幾內亞、索羅門群島、澳洲、馬里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帛琉、諾魯、斐濟群島、夏威夷群島、法屬波里尼西亞、復活節島、加拉巴哥群島、東加、吉里巴斯、吐瓦魯、萬納杜、薩摩亞群島、厄瓜多、墨西哥等海域
體       長:約25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裸鰓類、管蟲和其他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偶爾也吃珊瑚蟲和藻類
習       性:分布最淺的種類,常可在潮池見到。幼魚在較淺的珊瑚礁平台或潮池出現,成魚則偶會出現在亞潮帶。是唯一的夜行性蝶魚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體色以黃色為底,具黑色眼帶,在肩部處有一彎如新月的黑斑。月形斑達背鰭處後變細沿背鰭基底到尾柄和尾柄上黑斑相連接。體側有許多褐色斜紋,在越近背鰭處體色越暗。尾鰭上有一黑色橫帶。幼魚在背鰭軟條部上,有圓形斑,長大則消失。鰭硬棘12至13枚、軟條24至26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18至20枚 


(影片出處:Valerio Zupo

紅月眉蝶魚(Chaetodon fasciatus)

學       名:條紋蝴蝶魚(Chaetodon fasciatus)
俗       名:紅月眉蝶魚
棲  息 地分布於西印度洋的紅海及亞丁灣
體       長:約22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珊瑚蟲為食
習       性:棲息在珊瑚茂盛的礁石平臺。通常成對出現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呈長橢圓形,吻短,體色以黃色為底,眼睛被一黑色斑塊圍繞,其上有一白色斑塊,鰓蓋部位有紅色細點,體上半部為深褐色,體側具有8至9條黑色近水平的橫條紋。各鰭黃色,且有橙色弧形條紋及褐色邊緣,另外尾鰭上有排列成弧形的紅色小斑點


(影片出處:Igor Ilyin)

鞍斑蝴蝶魚(Chaetodon ephippium)

學       名:鞍斑蝴蝶魚(Chaetodon ephippium)
俗       名:月光蝶魚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東非、亞丁灣、馬爾地夫、葛摩、模里西斯、塞席爾群島、斯里蘭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中國南海、東海、日本、台灣、越南、新幾內亞、索羅門群島、澳洲、馬里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帛琉、諾魯、斐濟群島、夏威夷群島、法屬波里尼西亞、復活節島、加拉巴哥群島、東加、吉里巴斯、吐瓦魯、萬納杜、薩摩亞群島、厄瓜多、墨西哥等海域 
體       長:約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魚卵、珊瑚蟲、海綿、藻類和底棲生物為食
習       性:喜歡棲息在珊瑚礁成長茂盛的水域,幼魚常出現在內灣或港內靜水處,成魚成對在礁區漫遊,在繁殖季節可發現雌魚腹部明顯膨脹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魚體淡黃色,因體側後上方有一大於頭部的水滴狀黑斑而得名,且背鰭第5條軟條延長。成魚在眼部有一細的淡褐色眼帶,而幼魚則為黑色,且在尾柄處有黑色圓斑,但此斑會隨成長而消失。鰭硬棘13至14枚、軟條21至24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20至22枚

(影片出處:ちゅらいゆひろし

坦克蝶魚(Chaetodon tinkeri)

學       名:丁氏蝴蝶魚(Chaetodon tinkeri)
俗       名:坦克蝶魚
棲  息 地分布於太平洋區,包括夏威夷群島、馬紹爾群島、強斯頓環礁、庫克群島等海域
體       長:約15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浮游生物或小型底棲動物為食
習       性:棲息於較深的水域,獨居或小群體出現在陡直的礁坡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 魚體側扁,吻鈍。體呈白色,頭部有一橙色縱紋通過眼睛,體側上具有許多排列整齊的小黑斑,體背部有一黑色大斜橫帶,從背鰭第三硬棘基部延伸至臀鰭軟條。背鰭具有橙色及白色邊,臀鰭軟條部有黃色邊,尾鰭黃色。背鰭硬棘13枚,背鰭軟條18~22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6~17枚


(影片出處:Reborn Aquarium

假人字蝶魚(Chaetodon vagabundus)

學       名:飄浮蝴蝶魚(Chaetodon vagabundus)
俗       名:假人字蝶魚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東非、亞丁灣、模里西斯、馬爾地夫、印度、斯里蘭卡、菲律賓、印尼、中國南海、東海、日本、台灣、越南、新幾內亞、索羅門群島、澳洲、馬里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帛琉、諾魯、斐濟群島、夏威夷群島、法屬波里尼西亞、復活節島、加拉巴哥群島、東加、吉里巴斯、吐瓦魯、萬納杜、薩摩亞群島、厄瓜多、墨西哥等海域
體       長:約23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藻類、珊瑚蟲、抵棲小動物為食
習       性:可能獨游、成對或成群出現,無特別棲所,幼魚可能在潮池發現。於晚上睡覺時身上通常會出現暗色斑塊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魚體色和身上的條紋和揚旛蝴蝶魚相似,體色以白色為底,在背鰭鰭條、尾柄、臀鰭軟條處為黃色,體側有暗紋。頭部斜向背鰭的暗色條紋有6條。幼魚在背鰭鰭條部有一黑斑。背鰭硬棘12枚、軟條24至26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19至20枚


(影片出處:ちゅらいゆひろし

波斯蝶魚(Chaetodon burgessi)

學       名:柏氏蝴蝶魚(Chaetodon burgessi)
俗       名:波斯蝶魚也叫皇帝蝶魚
棲  息 地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密克羅尼西亞、帛琉、東加、新幾內亞等海域
體       長:約14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無脊椎動物為食
習       性:棲息於較深的海域,常成對出現柳珊瑚或黑珊瑚茂盛的峭壁上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 魚呈方圓形,吻短,體色白色,身上有三條寬斜黑帶,第一條通過眼睛,第二條從額頭延伸經鰓蓋後方到胸鰭附近,第三條從第一背鰭硬棘的起點起包括整個背鰭到臀鰭的柔軟部。另外體側還密佈著排列整齊的淡色斑點。尾鰭透明,背鰭具白色邊。背鰭硬棘13枚、背鰭軟條18至19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5至16枚


(影片出處:TMCBristol's channel

2014年9月12日 星期五

白面蝶魚(Chaetodon mesoleucos)

學       名:中白蝴蝶魚(Chaetodon mesoleucos)
俗       名:白面蝶魚
棲  息 地分布於西印度洋,包括紅海及亞丁灣等海域
體       長:約13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乾海草、含螺旋藻的食物,海蝦等
習       性:棲息在珊瑚礁,常成對出現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 體呈方圓形,吻短,體色相當特別,頭部為銀色,有一黑色條紋通過眼睛。身體則從亮藍色逐漸轉變成紅褐色。體側有數十條垂直的黑色條紋。尾鰭黑色,有一白色「新月形」的條紋


(影片出處:TMCBristol's channel

鏡斑蝴蝶魚(Chaetodon speculum)

學       名:鏡斑蝴蝶魚(Chaetodon speculum)
俗       名:黃鏡斑魚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東非、亞丁灣、模里西斯、馬爾地夫、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尼、中國南海、東海、日本、台灣、越南、新幾內亞、索羅門群島、澳洲、馬里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帛琉、諾魯、斐濟群島、夏威夷群島、法屬波里尼西亞、復活節島、加拉巴哥群島、東加、吉里巴斯、吐瓦魯、萬納杜、薩摩亞群島、厄瓜多、墨西哥等海域
體       長:約18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無脊椎動物和珊瑚蟲為食
習       性:喜歡棲息在清澈且珊瑚繁生的海域。生性害羞,常獨居,即使成對出現,彼此也保持適當距離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 魚體呈黃色,幼魚體側黑斑無白邊,具黑眼帶,向下到達喉峽部。尾鰭末端黃色,外緣有透明鰭條和鰭膜成帶狀。在背鰭軟條部前方的體側上半部有一大枚大黑斑,此乃其明顯特徵,而魚體除眼帶和此黑斑外無其他斑紋,且成魚和幼魚體色無差異。鰭硬棘14枚、軟條17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16枚


(影片出處:ちゅらいゆひろし

四眼蝶魚(Chaetodon capistratus)

學       名:四斑蝴蝶魚(Chaetodon capistratus)
俗       名:四眼蝶魚
棲  息 地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包括美國、墨西哥、尼加拉瓜、波多黎各、百慕達群島、巴貝多、委內瑞拉、巴哈馬群島、古巴、千里達、牙買加、荷屬安地列斯等海域
體       長:約8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六枚珊瑚、多毛類、柳珊瑚與被囊類為食
習       性:棲息於淺水礁區而且通常單獨地或成對出現。性情溫和,易接近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 魚體呈圓形,吻鈍,呈黃色。靠近尾柄處有一白緣的大黑色斑點。體側上具有數十條狹窄的深色的斜細紋,上半部由頭部向臀鰭方向斜;下半部由腹鰭往背鰭斜,形成鋸齒形。體為淡灰色,在身體側邊的顏色變化成灰白至淡黃色的,在頭部上的一條黑色的條紋。尾鰭、背鰭及臀鰭鰭條各有一黑色邊緣的條紋,腹鰭黃色。背鰭硬棘13枚、背鰭軟條17至20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6至17枚


(影片出處:mwpfishbreeder

冬瓜蝶魚(Chaetodon trifasciatus)

學       名:三帶蝴蝶魚(Chaetodon trifasciatus)
俗       名:冬瓜蝶魚
棲  息 地分布於紅海、非洲東岸到太平洋中部夏威夷群島及社會群島、南到澳大利亞、北到日本、台灣島以及西沙群島、南沙群島、廣東沿海等,主要棲息於礁盤內。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蘇門答臘
體       長:約15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專吃珊瑚蟲為生
習       性:它配對在珊瑚中游泳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身體呈卵圓形,臀鰭呈粉色為雌魚,紅色為雄魚


(影片出處:Kênh của aquafishviet

黑斜紋蝶魚(Chaetodon meyeri)

學       名:麥氏蝴蝶魚(Chaetodon meyeri)
俗       名:黑斜紋蝶魚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東非、南非、馬達加斯加、留尼旺、塞席爾群島、模里西斯、馬爾地夫、斯里蘭卡、聖誕島、印度、台灣、日本、泰國、澳洲、印尼、菲律賓、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馬里亞納群島、新幾內亞、帛琉、夏威夷群島、吉里巴斯、東加、法屬波里尼西亞、加拉巴哥群島等海域
體       長:約2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珊瑚蟲為主食
習       性:棲息在珊瑚礁區,較怕冷,幼魚以珊瑚叢為家,靠珊瑚保護;成魚常成對於珊瑚茂盛區活動,具有一定「家」的範圍,甚少離開珊瑚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 體極側扁,吻小,突出。頭部具黑眼帶;幼魚體側據6條黑色細斜線,隨著成長轉變為數條半圓型環狀紋;各鰭則為黃底上具黑色條紋。背鰭硬棘12至13枚、背鰭軟條23至25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8至20枚


(影片出處:CheeFong Oh

金月光蝶魚(Chaetodon xanthocephalus)

學       名:黃頭蝴蝶魚(Chaetodon xanthocephalus)
俗       名:金月光蝶魚
棲  息 地分布於西印度洋區,包括東非、南非、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留尼旺、塞席爾群島、馬爾地夫、印度、印尼等海域
體       長:約2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蝦等
習       性:棲息在珊瑚礁區,通常以單獨的個體出現或以5至6條魚為一群地活動,對於其他種類蝴蝶魚具有攻擊性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 魚體呈方圓形,吻短,眼睛黃色且具有黑色斑塊。體色為白色或淡灰色,體側具5至6條深色「V」字型條紋,頭部為黃色,胸鰭基底黃色;背鰭和臀鰭褐色且具藍色、黑色邊緣;腹鰭黃色。背鰭硬棘13至14枚,背鰭軟條21至26枚;臀鰭硬棘 3枚、臀鰭軟條21至23枚


(影片出處:Videos für Tauchernet

四帶馬夫魚(Heniochus singularius)

學       名:單棘立旗鯛(Heniochus singularius)
俗       名:四帶馬夫魚,花關刀魚
棲  息 地分布於中西太平洋區,包括馬來西亞、安達曼海、泰國、菲律賓、印尼、中國南海、東海、日本南部、台灣、越南、新幾內亞、索羅門群島、澳洲、馬里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帛琉、諾魯、斐濟群島、吐瓦魯、萬納杜、新喀里多尼亞等海域
體       長:約25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珊瑚蟲為食
習       性:棲息在潟湖或珊瑚礁區,多半單獨活動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 魚眼內側有一骨質棘,向外水平伸出;頸背中央有一骨質突起;背鰭第四棘特別延伸,長度約等於體長的一半。體側有2條暗色橫帶,和一黑色眼帶,吻端亦呈黑色。背鰭軟條部份及尾鰭為黃色。背鰭硬棘11至12枚、軟條25至27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17至18枚


(影片出處:ちゅらいゆひろし

單角馬夫魚(Heniochus monoceros)

學       名:烏面立旗鯛(Heniochus monoceros)
俗       名:單角馬夫魚,黑面關刀魚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東非、亞丁灣、馬爾地夫、葛摩、模里西斯、塞席爾群島、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安達曼海、泰國、菲律賓、印尼、中國南海、東海、日本、台灣、越南、新幾內亞、索羅門群島、澳洲、馬里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帛琉、諾魯、斐濟群島、東加、吉里巴斯、吐瓦魯、萬納杜、法屬波里尼西亞、墨西哥、加拉巴哥群島、厄瓜多等海域
體       長:約24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常以啄食其他魚體身上的寄生蟲為食
習       性:幼魚出現在淺水域且單獨生活,成魚則會成對或小群群游於礁石邊緣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 魚體極為側扁,略呈三角形,體色為黑白相間;頭部前半部黑色,頭頂上與眼前方有小突起,背鰭第四硬棘延長,白色,其後之背鰭與尾鰭為黃色。背鰭硬棘11至12枚、軟條21至22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17至18枚


(影片出處:ちゅらいゆひろし

紅海馬夫魚(Heniochus intermedius)

學       名:紅海馬夫魚(Heniochus intermedius)
俗       名:紅海關刀魚
棲  息 地分布於紅海及亞丁灣
體       長:約18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浮游動物與底棲的無脊椎動物為食
習       性:主要棲息於外礁斜坡。稚魚在礁石基底成群游動, 成魚通常獨居性或者成對出現,偶而成群出現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 魚體為由上半部的銀白色逐漸變成金黃色,體側有有兩條寬大的褐色斜條紋,第一條從背鰭硬棘基底及頭頂,經過眼睛延伸至臀鰭硬棘部。第二條從背鰭軟條部延伸至臀鰭軟條部。腹鰭褐色、尾鰭黃色


(影片出處:Roman S.

太陽蝶魚(Chaetodon bennetti)

學       名:本氏蝴蝶魚(Chaetodon bennetti)
俗       名:雙絲蝴蝶魚,太陽蝶魚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東非、亞丁灣、馬爾地夫、葛摩、模里西斯、塞席爾群島、斯里蘭卡、菲律賓、印尼、中國南海、日本、台灣、越南、新幾內亞、索羅門群島、澳洲、馬里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帛琉、諾魯、斐濟群島、夏威夷群島、法屬波里尼西亞、復活節島、加拉巴哥群島、東加、吉里巴斯、吐瓦魯、萬納杜、薩摩亞群島、厄瓜多、墨西哥等海域
體       長:約18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多以珊瑚蟲為食
習       性:棲息在礁湖及向海礁坡上珊瑚叢生的海域,幼魚則常在較淺處的軸孔珊瑚叢中出現。成魚常成對出現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 除尾鰭末端呈透明無色外,魚體為一致的黃色。具棕色藍緣的眼帶,其寬度小於眼徑。另在體後方的側線上有一具藍緣的黑色大斑背;另自鰓蓋後方有2條白色細斜帶往臀鰭延伸,一在胸鰭基部前,另一則在胸鰭基部後,其體側斑紋特別,極易辨認。鰭硬棘13至14枚、軟條15至17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14至16枚


(影片出處:ちゅらいゆひろし

長嘴檸檬魚(Johnrandallia nigrirostris)

學       名:約翰蘭德蝴蝶魚(Johnrandallia nigrirostris)
俗       名:長嘴檸檬魚
棲  息 地分布於東太平洋區,包括墨西哥、巴拿馬、哥斯大黎加、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加拉巴哥群島、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等海域
體       長:約2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藻類、腹足動物與小型甲殼動物等為食。也會替較大的魚剔除身上的寄生蟲
習       性:棲息在珊瑚礁與岩礁之上,常形成大群魚群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 魚體側扁,吻突出,眼紅色。頭部為銀白色,體為黃色。額頭有一黑色大斑塊,吻部則有一小黑斑。各鰭呈黃色或金黃色,側線金黃色且明顯,背鰭基部有一新月形黑色斑塊延伸至尾柄。背鰭硬棘11至12枚;背鰭軟條24至25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8至20枚


(影片出處:Michael Stone

西澳三間火箭魚(Chelmon marginalis)

學       名:緣鑽嘴魚(Chelmon marginalis)
俗       名:西澳三間火箭魚
棲  息 地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新幾內亞、澳洲等海域
體       長:約18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藻類、海綿等
習       性:棲息在珊瑚礁,常成對或單獨出現,具有領域性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 和鑽嘴魚相似,吻突出,呈管狀。體色銀白色,稚魚體側具有數條黑色垂直條紋,而且有個隨著成長而消失的背鰭斑點。至成魚時,黑色條紋消失,頭部有2條橘色鑲黑邊的條紋,第一條通過眼睛,第二條起自背鰭第一棘,通過鰓蓋,延伸至腹鰭。體後側也有2條淡黃色條紋,一條在尾柄上。背鰭及臀鰭軟條部淡黃色且背鰭及臀鰭具有藍色邊緣。鰭硬棘9至10枚、軟條29至33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21至22枚


(影片出處:mrhotdog83

三紋蝴蝶魚(Chaetodon trifascialis)

學       名:川紋蝴蝶魚(Chaetodon trifascialis)
俗       名:三紋蝴蝶魚或三帶前齒蝴蝶魚,箭蝶、排骨蝶
棲  息 地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南非、東非、馬達加斯加、紅海、波斯灣、模里西斯、塞席爾群島、馬爾地夫、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聖誕島、印尼、中國南海、東海、日本、台灣、越南、新幾內亞、新喀里多尼亞、索羅門群島、澳洲、馬里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庫克群島、帛琉、諾魯、斐濟群島、關島、夏威夷群島、法屬波里尼西亞、復活節島、加拉巴哥群島、東加、吉里巴斯、吐瓦魯、萬納杜、薩摩亞群島、厄瓜多、墨西哥等海域
體       長:約18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藻類、腹足動物、珊瑚蟲或其黏液,與小型甲殼動物等為食。也會替較大的魚剔除身上的寄生蟲
習       性:棲息在珊瑚茂密的珊瑚礁與岩礁,或具有半隱密處的向海斜坡之上,尤其常在有大型軸孔珊瑚處出現。常形成大群魚群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魚體延長,魚體呈淡藍白色,並帶有狹窄的鋸齒形斑紋。背鰭、臀鰭皆略帶黃色,胸鰭基底亦呈黃色,尾鰭除外緣亮黃色外,其餘呈暗黃色。頭部有一黑色條紋經過眼部。幼魚呈淡褐色,背鰭鰭棘部至臀鰭鰭棘部有一黑色寬橫帶,尾柄黃色。尾部圖案與身體後部戲劇性地隨著成長改變。而在最明顯特徵則為體側有許多深色的「ㄑ」型褐色斑塊。背鰭硬棘13-15枚、背鰭軟條14-16枚;臀鰭硬棘3-5枚、軟條18-20枚


(影片出處:ちゅらいゆひろし

曲紋蝴蝶魚(Chaetodon baronessa)

學       名:曲紋蝴蝶魚(Chaetodon baronessa)
俗       名:巴氏蝴蝶魚,天王蝶魚、天皇蝶魚,
棲  息 地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斯里蘭卡、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中國南海、日本、台灣、越南、新幾內亞、索羅門群島、澳洲、馬里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帛琉、諾魯、斐濟群島等海域
體       長:約15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主要以珊瑚蟲為食
習       性:喜歡棲息在鹿角珊瑚茂盛的地區,其呈極度側扁的身體易躲入珊瑚中藏身,非常羞怯,常成對出現,具領域性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和川紋蝴蝶魚(Chaetodon trifascialis)體色相似,頭部略黃而有三條褐色橫帶,體側佈滿平行的「ㄑ」形暗紋,尾柄前有一新月形白色斑。成魚和幼魚體色相近。背鰭硬棘11至12枚、軟條23至26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20至22枚


(影片出處:ちゅらいゆひろし

黃新娘魚(Centropyge heraldi)

學       名:海氏刺尻魚(Centropyge heraldi)
俗       名:海爾氏蓋刺魚、赫氏棘蝶魚,黃新娘魚
棲  息 地 分布於太平洋區,包括台灣、日本南部、印尼、菲律賓、越南、馬里亞納群島、關島、澳洲大堡礁、新喀里多尼亞、密克羅尼西亞、帛琉、馬紹爾群島、庫克群島、斐濟、薩摩亞群島、東加等海域
體       長:約15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藻類、珊瑚蟲或小型甲殼類為食
習       性:棲息在水質乾淨、珊瑚礁密生的水域,常單獨或成群在海底活動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魚體橢圓形;背部輪廓略突出,頭背於眼上方平直。吻鈍而小。眶前骨游離,下緣凸出,後方具棘;前鰓蓋骨具鋸齒,具一長強棘;間鰓蓋骨短圓。上下頜相等,齒細長而稍內彎。體被稍大櫛鱗,軀幹前背部具副鱗。魚體呈一致的金黃色,頭部顏色較暗,在眼睛周圍有許多黑褐色斑紋,除此身上則無其他斑紋。尾鰭後緣圓形。幼魚體色和成魚相似。背鰭硬棘15枚,軟條15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17枚;背鰭與臀鰭軟條部後端尖形;腹鰭鈍尖形;尾鰭圓形


(影片出處:王俊閔

十一間神仙魚(Centropyge multifasciatus)

學       名:多帶刺尻魚(Centropyge multifasciatus)
俗       名:十一間神仙魚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可可群島、馬來西亞、日本、台灣、菲律賓、印尼、澳洲、密克羅尼西亞、新喀里多尼亞、馬紹爾群島、索羅門群島、庫克群島、東加、萬納杜、法屬波里尼西亞、關島、吉里巴斯、薩摩亞群島等海域
體       長:約12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藻類、珊瑚蟲、小型無脊椎動物等為食
習       性:棲息於較陡峭的向海礁坡中的洞穴裡,活動範圍很少遠離棲息的洞穴,通常成對或小群地出現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 魚體呈方圓形而側扁,體淡色,體側具有8條深褐色橫紋,尾鰭具有褐色弧狀紋,腹鰭為黃色。背鰭硬棘13枚、背鰭軟條17至19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7至18枚


(影片出處:Aquanovel, acuariofilia marina)

珊瑚美人魚(Centropyge bispinosus)

學       名:雙棘刺尻魚(Centropyge bispinosus)
俗       名:雙棘棘蝶魚,琉璃神仙魚、藍閃電、珊瑚美人魚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東非、南非、馬達加斯加、留尼旺、模里西斯、塞席爾群島、馬爾地夫、聖誕島、日本、台灣、越南、菲律賓、印尼、澳洲、薩摩亞群島、關島、馬里亞納群島、新喀里多尼亞、密克羅尼西亞、帛琉、庫克群島、東加、萬納杜、法屬波里尼西亞等海域
體       長:約12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藻類、珊瑚蟲和附著生物為食
習       性:常單獨或三兩成群在潮流緩慢和珊瑚礁出現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 魚體橢圓形;背部與腹面輪廓約略相當。吻鈍而小。眶前骨游離,下緣凸出,後方具棘;前鰓蓋骨具鋸齒,具一長強棘;間鰓蓋骨短圓,具向後三棘。上下頜相等,齒細長。體呈藍色,體側有17至20條橘色橫紋,呈現藍色紋與橘色紋交替排列,而在體前部的橘色紋較模糊不清。各奇鰭成藍色,而腹鰭和胸鰭略呈橘色。尾鰭圓形。體被稍大櫛鱗,軀幹前背部具副鱗。背鰭硬棘14枚,軟條17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16至18枚;背鰭與臀鰭軟條部後端尖形;腹鰭尖形,第一棘幾達臀鰭;尾鰭圓形


(影片出處:Pisciber B.S.F.

夢幻神仙魚(Centropyge aurantonotus)

學       名:金背刺尻魚(Centropyge aurantonotus)
俗       名:火背神仙魚也叫夢幻神仙魚
棲  息 地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包括阿魯巴、荷屬安地列斯、千里達、巴哈馬、巴西、聖露西亞、巴貝多等海域
體       長:約8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藻類和海綿為食
習       性:棲息在珊瑚礁區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 體橢圓形,頭部、背面與背鰭為金黃色。體側、尾部與臀鰭深藍色且有很多的黑色斑點。 在眼睛周圍有一個狹窄的藍色環


(影片出處:王俊閔

漁夫神仙魚(Centropyge fisheri)

學       名:費氏刺尻魚(Centropyge fisheri)
俗       名:漁夫神仙魚
棲  息 地分布於夏威夷群島
體       長:約6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蝦,海藻等
習       性:棲息在碎石區底部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 體橢圓形,全身橘黃色具有一個黑色的斑塊在胸鰭基底的正上方大約等於眼直徑,沿著背鰭與臀鰭的基底有很多緊密在一起細黑色點。腹鰭藍色;臀鰭有藍色邊緣 


(影片出處:王俊閔

黑尾神仙魚(Centropyge vrolikii)

學       名:福氏刺尻魚(Centropyge vrolikii)
俗       名:珠點刺尻魚、伏羅氏棘蝶魚、棕刺尻魚、黑尾神仙魚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紅海、印度尼西亞至太平洋索羅門群島、向北至菲律賓和琉球群島、西沙群島、聖誕島、馬來西亞、日本、台灣、越南、印尼、澳洲、關島、馬紹爾群島、羅得豪島、密克羅尼西亞、帛琉、東加等海域。 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安汶島
體       長:約15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藻類、珊瑚蟲及附著生物為食
習       性:棲息在珊瑚礁平台上,因其體色較暗淡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 魚體橢圓形;背部輪廓略突出,頭背於眼上方平直。吻鈍而小。眶前骨游離,下緣凸出,後方具棘;前鰓蓋骨具鋸齒,具一長強棘;間鰓蓋骨短圓。上下頜相等,齒細長而稍內彎。體被稍大櫛鱗,軀幹前背部具副鱗。背鰭硬棘14枚,軟條16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16枚;背鰭與臀鰭軟條部後端鈍長形;腹鰭鈍形;尾鰭圓形。體前半部呈淡褐色,後半部暗褐色,頭部及體側無橫紋。背鰭、臀鰭鰭條部及尾鰭邊緣有藍緣。眼睛、鰓蓋邊緣及胸鰭基底處有橙色分布。幼魚無明顯藍緣,長大後才變得鮮明


(影片出處:王俊閔

2014年9月6日 星期六

藍眼黃新娘魚(Centropyge flavissimus)

學       名:黃刺尻魚(Centropyge flavissimus)
俗       名:藍眼黃新娘魚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聖誕島、日本、台灣、菲律賓、越南、印尼、新幾內亞、澳洲、馬紹爾群島、斐濟、帛琉、關島、薩摩亞群島、密克羅尼西亞、馬里亞納群島、東加、法屬玻里尼西亞、庫克群島、復活節島、夏威夷群島、吉里巴斯等海域
體       長:約14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藻類為食
習       性:棲息於珊瑚礁或潟湖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 魚體側扁,呈橢圓形,體為一致的金黃色,稚魚在兩邊的中央中有一個獨特的邊緣藍色的黑色眼狀斑。 在鰓蓋的後面的邊緣上具藍邊且眼睛周圍也包圍著藍圈,魚鰭具藍邊緣,背鰭硬棘14枚;背鰭軟條15至16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6枚


(影片出處:Maidenhead Aquatics

多彩神仙魚(Centropyge multicolor)

學       名:多彩刺尻魚(Centropyge multicolor)
俗       名:多彩神仙魚
棲  息 地分布於太平洋區,包括庫克群島、斐濟、夏威夷群島、強斯頓環礁、關島、吉里巴斯、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帛琉、法屬波里尼西亞、東加等海域
體       長:約1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藻類為食
習       性:棲息於陡峭的外礁斜坡珊瑚成長茂盛的區域。善於隱藏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 魚體側扁,呈橢圓形,體色多元,額部、眼部、背鰭及臀鰭為黑色;頭部、腹鰭、胸鰭、尾鰭及胸部為黃色;背部及下腹部為棕色;上半魚體為灰色,背鰭硬棘14枚;背鰭軟條16至17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7枚


(影片出處:王俊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