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0日 星期六

六線狐魚(Pseudocheilinus hexataenia)

學       名:擬唇魚(Pseudocheilinus hexataenia)
俗       名:六帶擬唇魚、六線狐魚、六線龍魚
棲  息 地分布於紅海、印度非洲東岸至太平洋中部、北至日本琉球群島、台灣島以及南海諸島等。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安汶島
體       長:約8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蝦等
習       性:對其他溫和的隆頭魚或更膽小的魚有攻擊行為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 橘色的身體上有六條水平的藍線,當雄魚求偶時,顏色變得更加艷麗


(影片出處:WebmestreLudo

粉紅雀鯛(Paracheilinus carpenteri)

學       名:卡式副唇魚(Paracheilinus carpenteri)
俗       名:粉紅雀鯛也叫紅鰭閃光龍魚
棲  息 地分布於台灣島等海域
體       長:約8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浮游生物,蝦
習       性:雌魚的鼓動下,雄魚會展示其最美麗的體色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幼魚期是橘色帶藍色條紋,當成熟後,變成黃色帶不連貫的藍色條紋。 背鰭上有三條伸長的脊刺,顏色是紅色帶黃色及藍色。 雄魚的體色在求偶時顏色更鮮豔,而雌魚的顏色則會減弱。 此外,雌魚的背鰭及臀鰭都不如雄魚的大


(影片出處:Drs. Foster and Smith Pet Supplies

快閃龍魚(Paracheilinus filamentosus)

學       名:月尾副唇魚(Paracheilinus filamentosus)
俗       名:快閃龍魚也叫鞭鰭精靈龍魚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從安達曼海至索羅門群島,北起琉球群島,南迄澳洲大堡礁海域
體       長:約15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浮游生物及無脊椎動物為食
習       性:棲息在碎石區海域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主要顏色是紅色,腹部為白色。 各鰭是黃色帶藍條紋,背鰭為長鰭。 雌魚的顏色與雄魚比起來遜色,雄魚在求偶期,顏色會迅速變換。 顏色會根據其心情變化而改變


(影片出處:Drs. Foster and Smith Pet Supplies

豹龍魚(Macropharyngodon meleagris)

學       名:珠斑大咽齒鯛(Macropharyngodon meleagris)
俗       名:朱斑大咽齒魚,豹龍魚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東非、印度、馬來西亞、泰國、中國、臺灣、日本、越南、菲律賓、索羅門群島、印度尼西亞、澳洲、新幾內亞、薩摩亞群島、可可群島、關島、夏威夷群島、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吉里巴斯、帛琉、馬里亞納群島、庫克群島、法屬波里尼西亞等海域
體       長:約15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小型底棲動物為食
習       性:幼魚時期,模擬海藻碎屑隨水流漂動,成魚則活動於珊瑚平台或礁沙混合區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體側扁,體色變化大。幼魚體為黑色,具白色不規則網狀紋;雌魚的各鰭呈紅棕色緣;雄於為藍綠色,具灰色網狀紋。尾鰭截形,背鰭硬棘9枚;背鰭軟條11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1枚


(影片出處:Gerhard Tinz

黃鰭鸚鵡魚(Cirrhilabrus flavidorsalis)

學       名:黃背絲隆頭魚(Cirrhilabrus flavidorsalis)
俗       名:黃鰭鸚鵡魚,黃背絲鰭鸚鯛
棲  息 地分布於中西太平洋區,包括菲律賓、印尼、帛琉等海域
體       長:約7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蝦等
習       性:棲息在珊瑚生長的礁坡碎石區海域,成小群活動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雄性體色依心情及生理階段變異,背鰭顏色從全黃的對紅色或藍色,體自紅色到粉紅色或白色,背鰭硬棘11枚;背鰭軟條9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9枚


(影片出處:Drs. Foster and Smith Pet Supplies

八線狐魚(Pseudocheilinus octotaenia)

學       名:條紋擬唇魚(Pseudocheilinus octotaenia)
俗       名:八線狐魚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從東非至夏威夷群島海域
體       長:約14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甲殼類、軟體動物、海膽等為食
習       性:棲息在碎石底質海域或臨海礁石區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八條水平紅線穿過橘色身體。 各鰭及尾巴條紋複雜


(影片出處:sealifedirect

藍線鸚鵡魚(Cirrhilabrus lineatus)

學       名:紅絲絲隆頭魚(Cirrhilabrus lineatus)
俗       名:藍線鸚鵡魚,紅絲絲鰭鸚鯛
棲  息 地分布於中西太平洋區,從澳洲大堡礁至新喀里多尼亞海域
體       長:約12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蝦等
習       性:棲息在水質清澈的外海礁坡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魚體淡紫色至淡粉紅色,背面佈滿了黃色, 顏色變化成白黃色或者腹側白色,有數縱列的紫色斑點與間斷的線與一條堅硬的紫色斑紋沿著背面,中央的鰭黃色的有藍色的斑紋


(影片出處:soulraiser26

紅絲絨鸚鵡魚(Cirrhilabrus rubrisquamis)

學       名:紅鱗絲隆頭魚(Cirrhilabrus rubrisquamis)
俗       名:紅鱗絲鰭鸚鯛,紅絲絨鸚鵡魚
棲  息 地分布於西印度洋的馬爾地夫及查戈斯群島海域
體       長:約7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蝦等
習       性:棲息在珊瑚礁海域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身體前半部分是紅色,其他部分是黃色。 當成熟後,身體前部分的鱗片出現黑邊。 雌魚的顏色沒有雄魚那麼鮮豔。 雄魚在求偶時,身體兩邊出現白色,以向雌魚求偶。 心情不同,顏色也改變


(影片出處:Drs. Foster and Smith Pet Supplies

斯氏鸚鵡魚(Cirrhilabrus scottorum)

學       名:暗絲隆頭魚(Cirrhilabrus scottorum)
俗       名:暗絲鰭鸚鯛,斯氏鸚鵡魚,黑鰭鸚鵡魚或黑邊鸚鵡魚
棲  息 地分布於太平洋區,從澳洲大堡礁至皮特凱恩群島海
體       長:約12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蝦等
習       性:棲息在珊瑚礁、潟湖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身體在後半部是綠色,體中央顏色變化成暗藍綠色,眼眶後顏色為淡藍色至綠色,身體的下面四分之一淡紅色,眼眶後的頭部與身體的前面上半部有黑色的細斑點,吻黃綠色

(影片出處:Coral Imports)

金背狐魚(Bodianus bimaculatus)

學       名:雙斑普提魚(Bodianus bimaculatus)
俗       名:金背狐魚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馬爾地夫、印尼、日本、臺灣、越南、菲律賓、澳洲、紐西蘭、帛琉、新喀里多尼亞等海域
體       長:約1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海蝦、糠蝦等
習       性:棲息在外海的斜坡具有砂石底質的區域,常成小群活動,由一尾雄魚與數尾雌魚組成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背鰭硬棘間缺刻明顯。尾鰭截形,上下葉略突出。體長型,側扁。上下頜突出,前側具 4強犬齒,上頜每側具一大圓犬齒。頰部與鰓蓋被鱗;下頜無鱗。稚魚體色為鮮黃色,而且當紅色的線發育的時候,雌魚體色變得更橘色。雄魚體色主要是粉紅色帶有紅色的線。胸鰭上方及尾柄處各有一黑色圓斑背鰭硬棘12枚、背鰭軟條9至10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1至12枚


(影片出處:zeewaterforum

環帶鸚鵡魚(Cirrhilabrus balteatus)

學       名:環紋絲隆頭魚(Cirrhilabrus balteatus)
俗       名:環紋絲鰭鸚鯛,環帶鸚鵡魚
棲  息 地分布於中西太平洋的馬紹爾群島海域
體       長:約1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浮游生物為食
習       性:棲息在潟湖和藻礁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顏色很獨特。 腹部是白色,身體其他部分是紫色、粉色到黃綠色。 雌雄魚的顏色差不多,但當求偶時,雄魚顏色更加鮮豔 


(影片出處:Niki Ng

絲鰭鯛(Cirrhilabrus bathyphilus)

學       名:黃腹絲隆頭魚(Cirrhilabrus bathyphilus)
俗       名:黃腹絲鰭鸚鯛,絲鰭鯛
棲  息 地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的珊瑚海海域
體       長:約8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蝦等
習       性:棲息在珊瑚礁區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玫瑰色,粉紅色,橘色及黃色,背鰭及尾鰭帶黑邊。 雌雄魚顏色接近,但當求偶時,雄魚顏色更鮮豔


(影片出處:corals2go

四線狐魚(Pseudocheilinus tetrataenia)

學       名:四帶擬唇魚(Pseudocheilinus tetrataenia)
俗       名:四線狐魚
棲  息 地分布於太平洋區,從日本至土阿莫土群島海域
體       長:約8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甲殼類、橈腳類等為食
習       性:棲息在珊瑚生長的礁石區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體側具4條細窄的橫紋


(影片出處:CheeFong Oh

五線狐魚(Pseudocheilinus ocellatus)

學       名:眼斑擬唇魚(Pseudocheilinus ocellatus)
俗       名:五線狐魚,眼斑擬鸚鯛、眼斑龍魚、汕冷仔
棲  息 地分布於中西太平洋海域
體       長:約1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蛤類和扁形蟲有害的錐螺,海蝦及活的海蟲
習       性:棲息在礁石區,可以幫助控制對蛤類和扁形蟲有害的錐螺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體延長而側扁;頭尖;吻尖。 口小;上頜前方具3對小犬齒,其後每側具一大向後彎曲之犬齒,下頜具一列犬齒。 體紅褐色,頭腹面淡黃色;體側具6條細窄之白垂直紋;尾柄黃色而具一白緣眼斑


(影片出處:Drs. Foster and Smith Pet Supplies

拉氏絲隆頭魚(Cirrhilabrus laboutei)

學       名:拉氏絲隆頭魚(Cirrhilabrus laboutei)
俗       名:氏絲鰭鸚鯛
棲  息 地分布於西北太平洋的日本海域
體       長:約12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海蝦及活的海蟲
習       性:棲息在海草生長的碎石底質海域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體長形,背鰭與臀鰭均長


(影片出處:Daniel Turner

火焰鸚鵡魚(Cirrhilabrus jordani)

學       名:喬氏絲隆頭魚(Cirrhilabrus jordani)
俗       名:火焰鸚鵡魚,喬氏絲鰭鸚鯛
棲  息 地分布於中東太平洋的夏威夷群島海域
體       長:約1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浮游生物為食
習       性:棲息在海草生長茂密的礁石區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魚體是深紅色,雄魚顏色較淡,雌魚顏色較淺


(影片出處:TMCBristol's channel

紅頭鸚鵡魚(Cirrhilabrus solorensis)

學       名:綠絲隆頭魚(Cirrhilabrus solorensis)
俗       名:綠絲鰭鸚鯛,紅頭鸚鵡魚
棲  息 地分布中西太平洋的印尼海域
體       長:約1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海蝦及活的海蟲
習       性:棲息在珊瑚礁、潟湖,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頭較小。 兩頜牙單行,上頜前端有6枚犬牙。 前鰓蓋骨後緣具細鋸齒。 背鰭具11鰭棘。 體被圓鱗,沿背. 臀鰭基底的鱗片形成發達的鱗鞘,尾鰭基部具3個大鱗,側線中斷。 腹鰭1~2根鰭條延長,末端達臀鰭


(影片出處:Drs. Foster and Smith Pet Supplies

澳洲豹龍魚(Macropharyngodon choati)

學       名:喬氏大咽齒鯛(Macropharyngodon choati)
俗       名:澳洲豹龍魚
棲  息 地分布於澳洲海域
體       長:約8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啃食生長在活石上的小無脊椎動物,像有孔目和片腳類動物
習       性:棲息在臨海礁石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其生長階段有兩個不同的顏色階段。 成魚是白色帶有紅色斑點,面部也有很重的紅色紋路,鰓蓋也有黃色。 幼魚期,身體半透明帶有橘色斑塊


(影片出處:Michael Stern

橘背鸚鵡魚(Cirrhilabrus aurantidorsalis)

學       名:橘背絲隆頭魚(Cirrhilabrus aurantidorsalis)
俗       名:橘背鸚鵡魚,橘背絲鰭鸚鯛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尼海域
體       長:約9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各種蝦
習       性:棲息在外海礁坡碎石區,成小群活動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魚體色鮮豔,體亮藍色,背部黃色至橘色


(影片出處:budaphish77's channel

新幾內亞龍魚(Anampses neoguinaicus)

學       名:新幾內亞阿南魚(Anampses neoguinaicus)
俗       名:新幾內亞鸚鯛,白肚龍魚,新幾內亞龍魚
棲  息 地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日本、台灣、菲律賓、印尼、泰國、越南、新幾內亞、澳洲、新喀里多尼亞、斐濟群島、索羅門群島、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馬里亞納群島、萬納杜。等海域
體       長:約2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白天在珊瑚礁區活動,晚上則鑽沙而眠
習       性:以底棲無脊椎動物為主要食物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魚體長形,側扁。口小;唇稍厚,內側具縐褶;上下頜前方各有一對向前伸出門狀齒,扁平而有切截緣。體色鮮明,上半部為深藍色到黑色上有許多藍色小點;下半部為白色,雌魚在下半部有些藍色斑點,而雄魚則為藍色垂直條紋。體被大或中大鱗,頭部眼前無鱗,胸部鱗片不較體側為大;側線連續。臀鰭黑色且基部及外緣有藍線為邊。在臀、背鰭後端軟條布後端各具一眼狀斑,但雄魚時則眼狀斑消失不見。背鰭硬棘9枚、背鰭軟條11至13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1至13枚


(影片出處:ちゅらいゆひろし

2014年8月29日 星期五

粉線狐魚(Pseudocheilinops ataenia)

學       名:細條擬小眼唇魚(Pseudocheilinops ataenia)
俗       名:粉線狐魚
棲  息 地分布於中西太平洋區,從菲律賓南部至帛琉海域
體       長:約6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片腳類及浮游生物為食
習       性:棲息在沿海珊瑚生長的礁石區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公母也呈現不同的體色,公魚有更多的顯著黃線延伸,鰓蓋上呈現藍灰色


(影片出處:mmorrone94's channel

台灣龍魚(Coris formosa)

學       名:紅尾盔魚(Coris formosa)
俗       名:台灣龍魚也叫皇后龍魚
棲  息 地分布於西印度洋區,從紅海、東非至斯里蘭卡海域
體       長:約6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腹足類、海膽、軟體動物等為食
習       性:棲息在海草生長的礁石區海域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外表與紅龍很相像。 幼魚及成魚外表差異很大,幼魚期,身體是橘色,背部帶白色老虎斑紋,條紋及各鰭帶黑外邊。 成魚期,雌魚是暗藍綠色身體帶黑點,各鰭有紅色區域,面部有亮藍色斜紋;雄魚是亮藍色帶垂直藍條紋,面部有幾條綠色條紋


(影片出處:fishbaseyt

綠龍魚(Halichoeres chloropterus)

學       名:綠鰭海豬魚(Halichoeres chloropterus)
俗       名:綠龍魚、黑青汕冷、綠鰭儒艮鯛、白雪儒艮鯛
棲  息 地分布於中西太平洋區,從菲律賓至大堡礁海域
體       長:約2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甲殼類、海膽、軟體動物為食
習       性:棲息在水淺的、有遮蔽的珊瑚礁或碎石區
毒       性:
身體特徵蠟綠色沒有太多雜色
(影片出處:reefromania

黃龍魚(Halichoeres chrysus)

學       名:黃身海豬魚(Halichoeres chrysus)
俗       名:黃龍魚、金色海豬魚
棲  息 地分布於東印度洋的聖誕島、西太平洋區,從日本南部至索羅門群島海域
體       長:約12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蝦,管蟲及扁形蟲
習       性:棲息在沙石底質海域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魚身體鮮黃色,頭部與胸橘黃色,在眼後面有一個斑點,頭部有不規則的淡綠色的條紋,雄魚的背鰭在第一個棘間膜具有一個大的黑色又邊緣白色的斑點,雌性具有一個第二的黑色,淡黃色的-鑲邊了斑點,背鰭硬棘9枚;背鰭軟條12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1-12枚


(影片出處:andygta

彩虹龍魚(Thalassoma lucasanum)

學       名:藍首錦魚(Thalassoma lucasanum)
俗       名:彩虹龍魚
棲  息 地分布於東太平洋區,從加利福尼亞灣至巴拿馬、加拉巴哥群島海域
體       長:約15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魚、甲殼類、可運動的無脊椎動物
習       性:棲息在礁石區海域,成小群活動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幼魚期身體大部分是黑色,黃及粉紅的腹部。 當成熟後,顏色變亮,身體大部分變成微紅,頭部區域及各鰭變成藍到綠的色彩。 在頭部後面出現一塊黃色區域


(影片出處:əkwaatikə

角龍魚(Novaculichthys taeniourus)

學       名:花尾連鰭魚(Novaculichthys taeniourus)
俗       名:角龍魚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洋非洲東岸至太平洋中部、北至日本、台灣島以及南海諸島等
體       長:約25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會吃甲殼類、蝦、海星、小魚及其他無脊椎動物
習       性:會移動珊瑚,把石頭重新排列以尋找食物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幼魚期,是葡萄紅色帶白斑塊。 各鰭外表奇特,特別兩個背脊刺像蹺起的頭髮。 成魚沒有大的脊刺,顏色是亮藍到綠色帶深暗色斑塊
(幼魚)
(影片出處:Sepherek

六間龍魚(Thalassoma hardwicke)

學       名:哈氏錦魚(Thalassoma hardwicke)
俗       名:哈氏葉鯛、鞍斑錦魚、六間龍魚
棲  息 地印度太平洋區,包括東非、莫三比克海峽、模里西斯、塞席爾群島、馬爾地夫、日本、台灣、菲律賓、中國南海、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新幾內亞'新喀里多尼亞、密克羅尼西亞、帛琉、諾魯、馬里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澳洲、索羅門群島、法屬玻里尼西亞、斐濟群島、萬那杜、東加、吐瓦魯、吉里巴斯等海域
體       長:約22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底棲無脊椎動物、小魚或浮游生物為食
習       性:棲息於沿岸珊瑚礁區,有時亦可在潮池中發現牠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魚體稍長且側扁。吻部短;上下頜具一列尖齒,前方各具 2犬齒,無後犬齒。成魚和幼魚的頭部在眼的周圍有5條呈輻射狀深粉紅色寬帶。成魚體呈藍綠色,體側被部具6條黑褐色綠緣寬帶,最後一條位於尾柄,呈小圓斑狀,尾鰭呈新月形凹入。體被大形圓鱗,頭部除鰓蓋背面被小鱗片外,餘皆裸露。幼魚體部有一粉紅色縱帶,尾鰭略凹入。背鰭硬棘8枚、背鰭軟條12至14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1枚 


(影片出處:ちゅらいゆひろし

紫面龍魚(Thalassoma quinquevittatum)

學       名:五帶錦魚(Thalassoma quinquevittatum)
俗       名:紫面龍魚
棲  息 地印度太平洋區,包括紅海、阿拉伯海、模里西斯、塞席爾群島、日本、台灣、菲律賓、印尼、中國南海、羅得豪島、帕拉群島、澳洲、新幾內亞、新喀里多尼亞、索羅門群島、馬里亞納群島、帛琉、夏威夷群島、法屬玻里尼西亞、加利福尼亞半島等海域
體       長:約15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底棲之無脊椎生物為食
習       性:棲息於沿岸珊瑚礁區,活動力強,以擺動胸鰭的方式游泳,夜間在岩礁或珊瑚凹陷處休息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魚體稍長且側扁。吻部短;上下頜具一列尖齒,前方各具 2犬齒,無後犬齒。成魚頭部綠色,具數條紫紅色放射狀紋,魚體黃綠色,具2條不連續紅色縱帶,尾鰭上下葉緣紅色;但雌魚色澤較淡,尾鰭截形。背鰭硬棘8枚;背鰭軟條12-14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0-12枚


(影片出處:ちゅらいゆひろし

鞍背龍魚(Thalassoma jansenii)

學       名:詹氏錦魚(Thalassoma jansenii)
俗       名:鞍背龍魚、四齒、礫仔、六帶龍、柳冷仔、青汕冷、青銅管、大斑錦魚
棲  息 地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東非、莫三比克海峽、模里西斯、塞席爾群島、馬爾地夫、日本、台灣、菲律賓、中國南海、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新幾內亞'新喀里多尼亞、密克羅尼西亞、帛琉、諾魯、馬里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澳洲、斐濟群島等海域
體       長:約2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底棲無脊椎動物、小魚或浮游生物為食
習       性:棲息於沿岸珊瑚礁區,有時亦可在潮池中發現牠,活動力強,主要以擺動胸鰭的方式游泳
毒       性:
身體特徵體稍長且側扁。吻部短;上下頜具一列尖齒,前方各具2犬齒,無後犬齒。幼魚與成魚體色變化不大,幼魚體白色,上半部具不規則的黑色寬橫帶,尾鰭截形;成魚的斜黑橫帶較寬長,且有黃色夾雜其中,尾鰭上下葉略為延長。背鰭硬棘8枚、背鰭軟條13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1枚


(影片出處:ちゅらいゆひろし

藍紋狐魚(Anampses femininus)

學       名:陰阿南魚(Anampses femininus)
俗       名:藍紋狐魚
棲  息 地分布於澳洲、紐西蘭、新喀里多尼亞、復活節島海域
體       長:約15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無脊椎動物為食
習       性:棲息在珊瑚礁或礁石區,常成小群出現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魚體長形,側扁。口小;唇稍厚,內側具縐褶;上下頜前方各有一對向前伸出門狀齒,扁平而有切截緣。體被大或中大鱗。雌魚體色從頭部的橙色逐漸變成至尾部的寶藍色,全身分布數條連接或不相連的縱紋或縱斑,顏色從鑲黑邊的白色至鑲黑邊的寶藍色。背鰭及臀鰭軟條部基底各有一黑色小黑斑,尾鰭具黑色邊緣。雄魚全身為藍灰色,各鱗片具有亮藍色邊緣,頭部及各魚鰭具有藍色及橘色相間的不規則條紋。背鰭硬棘9枚;背鰭軟條12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2枚


(影片出處:ElegantReef

2014年8月28日 星期四

螢光龍魚(Halichoeres garnoti)

學       名:黃首海豬魚(Halichoeres garnoti)
俗       名:螢光龍魚
棲  息 地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百慕達群島至巴西東南部海域
體       長:約2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無脊椎動物為食
習       性:棲息在岩石底質海域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成魚有一個金色到黃色的頭部,胸鰭末端有一條黑色豎線,融進了上面寬的黑色區域,然後直到背鰭,腹部呈現藍色。 幼魚期是黃色帶一條從眼睛到尾部的熒光藍色紋


(影片出處:DIVE THE AMAZING COZUMEL REEFS

橙線龍魚(Halichoeres melanurus)

學       名:黑尾海豬魚
俗       名:橙線龍魚
棲  息 地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從日本、澳洲大堡礁至美屬薩摩亞海域
體       長:約12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習       性:棲息在水淺的珊瑚礁、岩礁區,可以和其他溫和的隆頭魚,包括同品種的混養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細紋龍。 身體為青色,有水平的粉色或黃色條紋。 幼魚期顏色很淡


(影片出處:JanHoltAkvarium

黃紫龍魚(Halichoeres trispilus)

學       名:三點海豬魚(Halichoeres trispilus)
俗       名:黃紫龍魚
棲  息 地分布於西印度洋區,從南非索德瓦納灣至馬爾地夫海域
體       長:約1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蝦及其他類似的無脊椎動物
習       性:棲息在臨海礁石、潟湖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幼魚期是黃色及白色、紫色。 成魚後,黃色消失變成美麗的粉色 
(幼魚)

(影片出處:JanHoltAkvarium

黃胸鸚鯛(Anampses twistii)

學       名:雙斑阿南魚(Anampses twistii)
俗       名:黃胸鸚鯛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紅海、東非、留尼旺、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塞席爾群島、聖誕島、中國、日本、台灣、菲律賓、印尼、越南、新幾內亞、澳洲、關島、帛琉、新喀里多尼亞、斐濟群島、索羅門群島、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馬里亞納群島、東加、法屬波里尼西亞等海域
體       長:約18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底生動物為食
習       性:體色不隨成長或性別不同而變,多棲息在混有沙石及珊瑚的礁湖或向海礁坡上,會潛沙而眠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魚體長形,側扁。口小;唇稍厚,內側具縐褶;上下頜前方各有一對向前伸出門狀齒,扁平而有切截緣。成魚呈深褐色,其明顯特徵乃喉部及胸部、腹部為鮮黃色。背鰭和臀鰭上許多藍點,其末端並各有一枚具藍緣的眼狀斑,但其會隨成長而逐漸消退。體被大或中大鱗,頭部眼前無鱗,胸部鱗片不較體側為大;側線連續。尾鰭為淡褐色上一有許多排呈弧型的藍點。幼魚體色和成魚相似但較偏橘紅色。背鰭硬棘9枚、背鰭軟條12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1至13


(影片出處:ちゅらいゆひろし)

三色龍魚(Bodianus mesothorax)

學       名:中胸普提魚(Bodianus mesothorax)
俗       名:三色龍魚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索馬利亞、莫三比克、模里西斯、留尼旺、塞席爾群島、日本、台灣、澳洲、菲律賓、中國南海等海域
體       長:約2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底棲生物為主食
習       性:常獨自在岩礁或珊瑚礁海域活動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體色和腋斑普提魚相似,但幼魚體色則兩種相差甚多,以灰色為底,上有8個黃色斑點,背鰭和臀鰭的軟條部各有一黑斑。成魚前半部為深棕色至黑色,後半部則為白色至黃色。除胸鰭基底有一黑斑外,身體及各鰭均無其它黑斑。體長型,側扁;頭尖;眼眶前與前鰓蓋被鱗;齒圓錐狀,上下頜前側具 4犬齒。背鰭硬棘12枚、背鰭軟條9~10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1~12枚


(影片出處:reefromania

黃點龍魚(Bodianus diana)

學       名:鰭斑普提魚(Bodianus diana)
俗       名:黃點龍魚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東非、紅海、留尼旺、葛摩、模里西斯、馬達加斯加、塞席爾群島、葉門、阿曼、馬爾地夫、斯里蘭卡、聖誕島、可可群島、日本、台灣、中國南海、越南、菲律賓、印尼、新喀里多尼亞、新幾內亞、澳洲、索羅門群島、密克羅尼西亞、斐濟群島、諾魯、馬里亞納群島等海域
體       長:約4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幼魚時常客串魚醫生為其它魚清除身上的寄生蟲。成魚專門吃岩石縫下的甲殼類和貝類
習       性:棲息於沿岸礁區,成魚常單獨行動,夜晚則躲在岩石下面或洞穴裏睡覺
毒       性:
身體特徵體長型;頭部背面輪廓幾成直線。上下頜突出,前側各具 4犬齒,上頜兩側各具 1大圓犬齒。頰部與鰓蓋被鱗,側線平滑連續。吻略延長,但未形成管狀,背鰭硬棘間缺刻明顯如鋸齒狀,尾鰭末端呈截形,但上下葉鰭條略突出。頭部褐色,身體則呈橘褐色,成魚的體背部具3枚亮黃斑,其大小約和瞳孔相當,腹鰭中央及臀鰭軟條前半部皆有一大黑斑,身體的後半部亦有許多小黑斑散布。幼魚呈淺褐色,在胸鰭基部、背鰭、臀鰭、腹鰭的軟調部及尾鰭基部中央均有一大黑斑。背鰭硬棘12枚、背鰭軟條9至10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0至12枚


(影片出處:reefromania

藍頭錦魚(Thalassoma bifasciatum)

學       名:雙帶錦魚(Thalassoma bifasciatum)
俗       名:藍頭錦魚
棲  息 地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百慕達群島至南美洲北部海域
體       長:約25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底棲性無脊椎動物及浮游生物為食
習       性:棲息在水質清澈的潟湖、珊瑚礁海域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幼魚通常是黃色,身體兩側帶有黑色斑紋,有時在鰭上。 成魚後,雄魚身體後部分呈現亮藍綠色,前半部分有白色、黑色和藍色的頭部。 雌魚是帶有兩條黑色條紋的青綠色


(影片出處:The Saltwater Chronicles

花面龍魚(Halichoeres hortulanus)

學       名:圃海海豬魚(Halichoeres hortulanus)
俗       名:花面龍魚雲斑海豬魚、方斑海豬魚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區,包括紅海、東非、馬達加斯加、印度、模里西斯、斯里蘭卡、馬爾地夫、泰國、馬來西亞、越南、中國、臺灣、日本、菲律賓、印尼、澳洲、薩摩亞群島、關島、密克羅尼西亞、馬里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帛琉、吉里巴斯、東加、法屬波里尼西亞等海域
體       長:約25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習       性:喜歡棲息於獨立礁石或礁沙混合區,夜晚潛沙而眠
毒       性:
身體特徵魚體側扁,幼魚體色為淺灰色,體中央及尾柄具不均勻暗色橫帶,背鰭中央具眼狀斑。成魚後雌魚體側逐漸變白,頭部、尾鰭及白斑都轉為亮黃色;雄魚則體為青褐色,眼斑消失,頭部、背鰭與尾鰭都出現橙紅斑或條紋,尾鰭截形。背鰭硬棘9枚;背鰭軟條11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1枚


(影片出處:ちゅらいゆひろし

紅頭黑間狐魚(Cheilinus faseiatus)

學       名:橫帶唇魚(Cheilinus faseiatus)
俗       名:紅頭黑間狐魚
棲  息 地分布印度太平洋區,東非、紅海、留尼旺、塞席爾群島、模里西斯、馬爾地夫、印度、緬甸、馬來西亞、泰國、日本、中國、台灣、印尼、菲律賓、澳洲、馬里亞納群島、新喀里多尼亞、帛琉、密克羅尼西亞、馬紹爾群島、庫克群島、關島、薩摩亞群島、東加、萬納杜等海域
體       長:約4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小型底棲動物為食
習       性:棲息在珊瑚生長茂盛的礁沙混合區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體側扁,唇厚,體色變化大。幼魚體紅棕色,具8至9條白色細橫帶,隨成長而白帶變寬,體色由紅棕色轉為暗褐色,胸鰭附近區域具橘紅色大斑;成魚則完全轉為黑橫帶,紅色區域大而顯眼,尾鰭由截形變成上下葉延長。老成魚的額頭還會似長腫瘤斑突出。背鰭硬棘9枚、背鰭軟條10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8枚


(影片出處:Владимир Джерихов

短翅蝙蝠魚(Platax orbicularis)

學       名:圓眼燕魚(Platax orbicularis)
俗       名:短翅蝙蝠魚
棲  息 地分布於非洲東岸,包括南非、東非及紅海,和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模里西斯、塞席爾群島、馬爾地夫、印度、錫蘭、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巴布亞紐幾內亞、澳洲、密克羅尼西亞、帛琉、紐埃、新喀里多尼亞、萬那杜、韓國、日本、台灣島以及中國南海等海域
體       長:約45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藻類及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習       性:幼魚期棲息在淺水或河口區,擬態似枯葉、垃圾或海藻水面漂浮。成魚則在較深的水域活動
毒       性:
身體特徵體極側扁,呈菱形,頭部陡斜,口小而圓鈍。幼魚體紅褐色,似枯葉;成魚則為黃褐色,具2至3條深色橫帶。背鰭、腹鰭與臀鰭皆延長呈鐮刀狀且具黑緣,頜部有條紋細長、平的三尖齒,中央的尖頭大約兩倍於側面尖頭的長度。犛骨有齒, 但是沒有在顎骨上。前鰓蓋骨平滑,鰓蓋的沒有棘,尾鰭截形,背鰭硬棘5至6枚;背鰭軟條34至37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24至28枚

(幼魚)

(影片出處:Pisciber B.S.F.

2014年8月27日 星期三

長鰭蝙蝠魚(Platax teira)

學       名:尖翅燕魚(Platax teira)
俗       名:長鰭蝙蝠魚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印度洋非洲東岸、紅海、東至澳大利亞、北至日本以及中國南海、台灣海峽等海域。包括南非、東非、馬達加斯加、留尼旺、模里西斯、葛摩、塞席爾群島、阿曼、馬爾地夫、聖誕島、可可群島、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緬甸、泰國、韓國、日本、台灣、菲律賓、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尼、巴布亞紐幾內亞、澳洲、馬紹爾群島、馬里亞納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帛琉、關島、新喀里多尼亞、萬那杜等海域
體       長:約7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藻類和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習       性:幼魚期棲息在淺海域的礁石邊或水表層隨漂流木及海藻團活動,成魚則在較深水域。生性溫馴,游速緩慢
毒       性:
身體特徵魚體極側扁,呈菱形,口小而圓鈍,眼大。側線呈弧形,幼魚魚體具2至3條黑色橫帶,背鰭、腹鰭與臀鰭皆延長呈鐮刀狀,成魚各鰭變短,尾鰭雙凹形,背鰭硬棘5至6枚;背鰭軟條28至37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22至28枚
(幼魚)

(影片出處:Ted Hoek

(成魚)

(影片出處:Poussin Toodoo

紅邊蝙蝠魚(Platax pinnatus)

學       名:圓翅燕魚(Platax pinnatus)
俗       名:紅邊蝙蝠魚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南非、東非、馬達加斯加、留尼旺、模里西斯、葛摩、塞席爾群島、阿曼、馬爾地夫、聖誕島、可可群島、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緬甸、泰國、韓國、日本、台灣、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印尼、巴布亞紐幾內亞、澳洲、馬紹爾群島、馬里亞納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帛琉、紐埃、關島、新喀里多尼亞、萬那杜等海域
體       長:約5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藻類和浮游動物為食
習       性:幼魚期棲息在淺海域的礁石邊或河口區活動,擬態似有毒的扁蟲,成魚則在較深的深水域活動。生性溫馴,游速緩慢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魚體極側扁,呈菱形,口小,略突出。幼魚體黑色,頭背部與各鰭緣鑲橘黃邊;成魚則轉變為黃褐色,具2條深色橫帶。背鰭、腹鰭與臀鰭皆延長橙鐮刀狀,尾鰭圓形,頜部有條紋細長、平三尖齒,中央的尖頭大約兩倍於側面尖頭的長度。在顎骨或犛骨無牙齒。在下頜的兩邊上的五個孔,前鰓蓋骨平滑,鰓蓋沒有棘。背鰭硬棘5枚;背鰭軟條34至39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25至29枚


(影片出處:funseadiving さんのチャンネル

紅玫瑰魚(Apogon maculatus)

學       名:斑紋天竺鯛(Apogon maculatus)
俗       名:紅玫瑰魚
棲  息 地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包括美國、加拿大、加勒比海、墨西哥灣、委內瑞拉、巴西等海域
體       長:約1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棲息於海灣、珊瑚礁,白天躲藏洞穴中,夜間出來覓食。繁殖期時,雄魚具有口孵習性,卵約7日化成仔魚,由雄魚吐出,具短暫的仔魚飄浮期
習       性:小型底棲甲殼類為食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魚體延長而側扁,眼大,口大略下位。魚體紅色或暗紅色,在第二背鰭基底及尾柄各具一枚黑色圓形眼斑,眼睛周圍有一黑色縱斑紋,尾鰭凹形


(影片出處:Aquatic World

彩條玫瑰魚(Apogon cyanosoma)

學       名:金線天竺鯛(Apogon cyanosoma)
俗       名:彩條玫瑰魚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紅海、模里西斯、塞席爾群島、馬達加斯加、馬爾地夫、葛摩、可可群島、日本、韓國、台灣、越南、印尼、菲律賓、新幾內亞、澳洲、索羅門群島、斐濟、馬里亞納群島、新喀里多尼亞、帛琉、東加、馬紹爾群島、薩摩亞群島等海域
體       長:約8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小型底棲甲殼類為食
習       性:棲息於珊瑚礁區或潟湖,白天躲藏於岩洞中,夜間出來覓食。繁殖期時,雄魚具有口孵習性,卵約7日化成仔魚,由雄魚吐出,具短暫的仔魚飄浮期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體延長而側扁,眼大,口大略下位。體呈藍銀色,體具6橘黃色的縱紋, 並穿過眼睛,各鰭橘黃色,尾鰭截形,背鰭硬棘8枚;背鰭軟條9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8枚


(影片出處:cutietwo22)

刺河豚(Diodon holacanthus)

學       名:六斑刺魨(Diodon holacanthus)
俗       名:刺河豚
棲  息 地分布全球各大洋亞熱帶海域
體       長:約5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底棲動物為食
習       性:棲息於礫石底質區域,游速慢,遇攻擊時會吸入大量海水將身體鼓脹成圓球狀,並豎起棘刺。春末夏初的繁殖期會大量聚集
毒       性:
身體特徵魚體短寬,口內上下頷各具一枚發達的齒板,全身密布由鱗片特化的強棘。棘刺較長,身上密布小黑點並具6塊深褐色的大斑。與柴氏刺魨相似,但後者的大斑具白緣,且胸期與眼間具斑塊。背鰭軟條13至15枚;臀鰭軟條13至15枚


(影片出處:Nikolay Onishchenko

雙色蝦虎(Ecsenius bicolor)

學       名:雙色異齒䲁(Ecsenius bicolor)
俗       名:雙色蝦虎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馬爾地夫、斯里蘭卡、緬甸、日本、台灣、泰國、越南、菲律賓、印尼、澳洲、聖誕島、可可群島、斐濟、馬紹爾群島、吉里巴斯、馬里亞納群島、密克羅尼西亞、東加、萬那杜、帛琉等海域
體       長:約1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藻類等
習       性:棲息在臨海的珊瑚礁的潟湖中,通常躲藏於岩石或底沙,只露出上半身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通常只能看見前半身,因為金黃色的後半身常藏於岩石或底沙中。額部有鬚狀觸鬚,獨特的背鰭和魚體一樣長,產卵期時雄魚體色變成紅色,有白色斑紋,產卵後又變成深藍色,有淺色斑塊。背鰭硬棘11至12枚;背鰭軟條15至18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17至21枚


(影片出處:Need4Street's Channel

西瓜刨魚(Salarias fasciatus)

學       名:細紋鳳䲁(Salarias fasciatus)
俗       名:細紋動齒䲁,西瓜刨魚
棲  息 地分布於非洲東岸至土阿莫土群島、南至澳大利亞大堡礁、北至日本琉球群島等海域、台灣島以及西沙群島、海南島等
體       長:約12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會啃食石頭上面的微藻,也會吃掉一些石珊瑚及貝殼上面的小多足生物
習       性:屬於暖水性魚類。其常見於岩礁岸邊。 通常不會攻擊其它魚類,除了與它體型類似的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身體呈雜茶色帶有藍色斑點


(影片出處:BamBamFranken

斑馬鳚(Meiacanthus grammistes)

學       名:黑帶稀棘䲁(Meiacanthus grammistes)
俗       名:斑馬鳚
棲  息 地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臺灣、日本、越南、印尼、菲律賓、澳洲、帛琉、密克羅尼西亞、新加坡、索羅門群島、密克羅尼西亞等海域
體       長:約1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藻類及浮游動物為食
習       性:常在礁石上或沙地上逗留,具領域性。成熟的雄魚會築巢,來吸引雌魚入巢交配產卵,雄魚具有護卵的行為
毒       性:口具有毒腺
身體特徵體延長,背鰭長,腹鰭喉位,魚體前黃後白,體側連背鰭共有4條黑色縱帶,尾柄上具黑點。幼魚尾鰭截形,成魚尾鰭則延長似掃帚,背鰭硬棘4枚;背鰭軟條25至28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14至16枚


(影片出處:Dean Grant

紅尾無鬚䲁(Ecsenius namiyei)

學       名:納氏異齒䲁(Ecsenius namiyei)
俗       名:紅尾無鬚䲁、紅尾異齒䲁
棲  息 地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臺灣、菲律賓、印尼、澳洲、索羅門群島等海域
體       長:約1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藻類為食
習       性:棲息在岩礁區,游泳能力不佳,具領域性,產黏著卵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魚體延長,無鱗,頭部具觸鬚,眼睛位於頭部上方且略突出,口下位。背鰭長,腹鰭喉位,魚體黑色,尾柄至尾鰭為橘色或紅色,尾鰭鰭條不分支


(影片出處:Ecsenius namiyei

線紋鳚(Ecsenius lineatus)

學       名:線紋異齒䲁(Ecsenius lineatus)
俗       名:線紋鳚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模里西斯、留尼旺、阿曼、葉門、斯里蘭卡、馬爾地夫、馬來西亞、臺灣、日本、越南、菲律賓、印尼、澳洲等海域
體       長:約1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藻類為食
習       性:棲息在岩礁區,游泳能力不佳,具領域性,產黏著卵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魚體延長,無鱗片,頭部具觸鬚,眼睛位於頭部上方且略突出,口下位。背鰭長,腹鰭喉位。背部黃橙色,具3條黃色細縱帶,體側中央具一條明顯的黑色不連續縱帶,腹部白色,背鰭硬棘12枚;背鰭軟條17至18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19至20枚


(影片出處:arioch34

2014年8月26日 星期二

枝葉海馬(Phycodurus eques)

學       名:葉形海龍(Phycodurus eques)
俗       名:枝葉海馬
棲  息 地分布於南澳大利亞南部及西部海域,通常生活在較淺及和暖的海水
體       長:約35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捕食小型甲殼類、浮游生物、海藻和其他細小的漂浮殘骸為食
習       性:棲息在礁沙混合區海域,會模仿海草隨波漂浮,雌性葉形海龍將卵寄生在雄性海龍的尾上直到卵孵化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長得像葉子的凸形物體覆蓋著它們的全身。這些凸起物並不帶來使他們前進的推進力,而僅僅只是為了偽裝。葉形海龍會從覆蓋在脖子四周的胸鰭和尾部末端背後的背鰭獲得行動的推進力。這些細小的鰭幾乎完全透明並且很難看得清楚,因為它們每分鐘來回蕩動使海龍得以前進且使海龍看起來不過是飄動的海藻一樣


(影片出處:EaglehawkDive

寶珈槍吻海龍(Doryichthys boaja)

學       名:寶珈槍吻海龍(Doryichthys boaja)
俗       名:
棲  息 地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的淡水水域
體       長:約4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小型甲殼類、蠕蟲及昆蟲等為食
習       性:為卵胎生大型的淡水海龍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體特別的延長和纖細,無鱗,由一系列的骨環所組成;軀幹部的上側棱與尾部上側棱不相連接,下側棱則與尾部下側棱相接,中側棱平直而終止於臀部骨環處附近。 吻遠短於後頭部;吻部背中棱低而完全。 主要的體環或多或少的高起,後緣鋒銳,各有一棘狀突起。 體環不具縱棘;無皮瓣。 骨環22-24+32-38; 背鰭鰭條數43-65;胸鰭鰭條數22-27。 體淺褐色,每一個體環各有一暗色垂直帶。 棲所生態大型的淡水海龍,棲息於淡水河川及河口等地 


(影片出處:nadelfreund

斑點鷹䱵(Paracirrhites forsteri)

學       名:福氏副䱵(Paracirrhites forsteri)
俗       名:斑點鷹䱵、雀斑副䱵、海豹格䱵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南非、東非、紅海、塞席爾群島、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馬爾地夫、印度、聖誕島、可可群島、日本、台灣、越南、印尼、澳洲、新幾內亞、關島、帛琉、馬紹爾群島、夏威夷群島、新喀里多尼亞、紐埃、東加、萬那杜、密克羅尼西亞、斐濟、庫克群島、薩摩亞群島、吉里巴斯、法屬波里尼西亞等
體       長:約2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小魚或底棲甲殼類為食
習       性:棲息於珊瑚礁區,游泳方式特殊,以一游一停的方式移動,喜停棲於珊瑚上,伺機伏擊經過的獵物。具性轉變,雄魚具領域性,為一夫多妻制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魚體側扁,體色變化大。幼魚體色為背紅腹白;成魚漸變為背部紅褐色、腹部橘黃色,且頭部布滿深色小斑點,背鰭硬棘10枚;背鰭軟條11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6枚


(影片出處:Paracirrhites forsteri

斑金䱵(Cirrhitichthys aprinus)

學       名:斑金䱵(Cirrhitichthys aprinus)
俗       名:短嘴格
棲  息 地分布於西印度洋及西太平洋區,包括模里西斯、塞席爾群島、馬爾地夫、中國、台灣、日本、韓國、香港、菲律賓、越南、印尼、澳洲、庫克群島、斐濟、密克羅尼西亞、新喀里多尼亞、帛琉、索羅門群島等海域。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帝汶
體       長:約12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小魚或底棲甲殼類等
習       性:性情兇猛,以一停一動方式游動,常以寬大的胸鰭之稱停在珊瑚或礁盤高處,如老鷹般伺機伏擊小魚或底棲甲殼類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體側扁,體呈白色,全身布滿紅褐色不規則斑紋。鰓蓋處具一紅褐圓斑,眼周圍具放射狀紋。背鰭硬棘末端具穗狀突起,尾鰭透明,背鰭硬棘10枚;背鰭軟條 12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6枚 


(影片出處:Cirrhitichthys aprinus

瑞士狐魚(Liopropoma rubre)

學       名:紅長鱸(Liopropoma rubre)
俗       名:瑞士狐魚
棲  息 地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南美洲北部海域
體       長:約1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蝦、貝等
習       性:生活在珊瑚礁區,為底棲性魚類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紅色長條的身體帶有數條水平的黑黃色、銀色條紋。 各鰭的邊是藍白色


(影片出處:Nicewrasse.com

藍燕尾鮗(Assessor ​​macneilli)

學       名:麥氏燕尾鮗(Assessor ​​macneilli)
俗       名:藍燕尾鮗
棲  息 地分布於中西太平洋區的大堡礁及新喀里多尼亞海域
體       長:約6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像海魚、貝類、糠蝦等
習       性:棲息在潟湖或海草床,雄魚有護卵的行為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整個身體呈現暗藍色


(影片出處:store.ebay.com/fishranchtexas

堊鮨(Serranus tortugarum)

學       名:堊鮨(Serranus tortugarum)
俗       名:
棲  息 地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至加勒比海海域
體       長:約8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浮游生物為食
習       性:生活在沙底質、礫石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身體為橘色帶有紫色。 腹部有電光藍色


(影片出處:myoblivion99

鮑得溫鮨(Serranus baldwini)

學       名:鮑得溫氏鮨(Serranus baldwini)
俗       名:鮑得溫鮨
棲  息 地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至巴西東南部海域
體       長:約12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甲殼類及小魚等為食
習       性:生活在岩石底質、海草床,為底棲性魚類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整個身體顏色是橘色,黑色及褐色斑塊構成,身體呈長圓形


(影片出處:AquariumDomain

2014年8月25日 星期一

吻海馬(Hippocampus reidi)

學       名:吻海馬(Hippocampus reidi)
俗       名:
棲  息 地分佈在巴哈馬群島、巴貝多、貝里斯、百慕達、巴西、哥倫比亞、古巴、格瑞那達、海地、牙買加、巴拿馬、美國及委內瑞拉
體       長:約18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片腳類動物及小甲殼類動物
習       性:棲於珊瑚礁及海草床,有時會走到中水區。雄性可以帶著多達1000隻幼海馬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雄性呈鮮橙色,而雌性呈黃色。它們有褐色或白色的斑點,在示愛時會變成粉紅色或白色


(影片出處:SeahorsesUK

小海馬(Hippocampus zosterae)

學       名:小海馬(Hippocampus zosterae)
俗       名:
棲  息 地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至墨西哥灣海域
體       長:約5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小型甲殼類為食
習       性:棲息在海草床,卵胎生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體形很小,略側扁。頭部小刺及體環上棱棘發達。體冠較小,有不突出的鈍棘。吻短口小。鰓蓋突出而光滑,鰓孔小,位於鰓蓋後方。體暗褐色,有時可隨環境而變化


(影片出處:zimajays

紅鰭海龍(Corythoichthys haematopterus)

學       名:紅鰭冠海龍(Corythoichthys haematopterus)
俗       名:紅鰭海龍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東非、塞席爾群島、安達曼群島、台灣、日本、菲律賓、新加坡、印尼、巴布亞紐幾內亞、澳洲、索羅門群島、帛琉、新喀里多尼亞、越南、'萬那杜等海域
體       長:約2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無脊椎動物,海蝦。這種海龍被發現可以消滅對石質珊瑚致命的片腳類動物“紅色小蟲”。 這種蟲子會抑製石質珊瑚的生長,導致珊瑚的顏色喪失。 當這種海龍適應環境及同缸夥伴後,會迅速地找尋這些紅蟲,然後當食物吃掉
習       性:棲息在有遮蔽物的岩石或沙地,卵胎生,成魚通常成對出現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長圓形類似鰻鱺魚


(影片出處:Gerrit Meinen

黑環海龍(Doryrhamphus dactyliophorus)

學       名:帶紋矛吻海龍(Doryrhamphus dactyliophorus)
俗       名:黑環海龍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一帶海域,包括東非、紅海、日本、澳洲北部等地區
體       長:約15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管狀吻部吸食浮游生物
習       性:棲息於珊瑚礁或沙地活動,當在繁殖其時,公母魚相互纏繞交配,母魚將卵產至公魚的孵囊內,公魚的孵囊係腹面兩側皮褶與骨板所形成。卵授精後由公魚負責孵育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魚體色為淺黃色,身體被間距均等的紅棕色的斑紋所環繞,這些斑紋起自吻部終至尾柄。吻呈圓筒形,眼睛隱藏於斑塊中。無鱗片,另由一列骨環所組成,背鰭鰭條20至26枚,胸鰭鰭條18至22枚,尾鰭鰭條10枚


(影片出處:funseadiving さんのチャンネル

藍帶海龍(Doryrhamphus excisus)

學       名:黑膠海龍(Doryrhamphus excisus)
俗       名:藍帶海龍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東非、南非、留尼旺、塞席爾群島、馬爾地夫、泰國、菲律賓、印尼、台灣、澳洲、法屬波里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墨西哥、中美洲、哥倫比亞等海域
體       長:約15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海蝦等
習       性:多棲息於岩礁海岸。易受其他具有攻擊行為魚的騷擾
毒       性:
身體特徵:長圓形類似鰻鱺魚的身體,橙色,一條藍色條紋貫穿全身


(影片出處:Maritime Museum and Aquar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