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9日 星期一

紅棕擬雀鯛(Pictichromis porphyrea)

學       名:紅棕擬雀鯛(Pictichromis porphyrea)
俗       名:
棲  息 地分佈於西太平洋區,包括日本、中國、臺灣、印尼、澳洲、越南、泰國及菲律賓等海域
體       長:約6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浮游動物及小型甲殼類為食
習       性本魚喜棲息水質清澈,有海流且珊瑚生長茂盛的礁沙混合區的沙地上,具領域性,但性情膽怯,略為神經質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本魚體側扁而略延長,眼大,特徵是魚體呈紫紅色或藍紫色,眼眶周圍為藍色,尾鰭後緣具一透明環帶,背鰭硬棘3;背鰭軟條21至22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1至12枚



  (影片出處:h1way2012)   

瓜子鱲(Girella punctata)

學       名:瓜子鱲(Girella punctata)
俗       名:
棲  息 地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的日本至中國東海,包括臺灣在內
體       長:約5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冬天以藻類為主食,夏天則捕食各種小型生物
習       性棲息於岩礁區,日行性。屬於雜食魚種,產卵季在2-6月間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體一致為灰褐色至暗褐色;主鰓蓋後緣不具黑邊;胸鰭基部有暗褐色斑,除此外全身無任何色斑

     (影片出處:h1way2012)   

大型海緋鯉(Parupeneus spilurus)

學       名:大型海緋鯉(Parupeneus spilurus)
俗       名:
棲  息 地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印尼、菲律賓、中國南海、臺灣、日本、澳洲及紐西蘭等
體       長:約36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利用鬍鬚來探索在砂泥底質上活動的底棲生物,如甲殼類、軟體動物、魚類及蠕蟲等
習       性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外緣的砂地,或者是碎礁地上,日行性的魚類,白天在礁砂混合區獨自遨遊或成小群聚集;晚上就找個安全的地方,靜靜的養精蓄銳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體側鱗片緣偏暗;自吻端至體側中央具3條黑褐色縱帶,分別由兩條淡紅至白色的縱帶分隔,最上面一條黑褐色縱帶較其餘2條清晰,第2條經過眼睛且沿側線而行;尾柄側線上方具一大黑斑,兩側黑斑通常不相連;各鰭為橘紅或淡;頦鬚白色
   (影片出處:h1way2012)

八部副鳚(Parablennius yatabei)

學       名:八部副鳚(Parablennius yatabei)
俗       名:
棲  息 地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臺灣、日本南部與韓國
體       長:約6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吃藻類與碎屑
習       性主要棲息於潮池或潮間帶岩礁區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體延長,稍側扁。枕骨區無冠膜;鼻鬚具2絲,眼上鬚呈掌狀分支,頸鬚無。上下唇平滑;齒小,埋於唇中,多少可活動,上下頜各側皆具一犬齒。背鰭具缺刻,具 硬棘XII,軟條16-17;臀鰭具硬棘II,軟條18;背、臀鰭最後軟條皆以鰭膜與尾柄相連。體為淺褐色,體側散佈深褐色點,另有7-8條橫帶,喉部具 紋斑。背鰭第I-II棘間有一黑斑;背鰭、臀鰭及尾鰭散佈雜斑及條紋;胸鰭與腹鰭較暗色


   (Marine life (Halocynthia Lab.))

褐深鰕虎(Bathygobius fuscus)

學       名:褐深鰕虎(Bathygobius fuscus)
俗       名: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海域
體       長:約12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藻類、小魚及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
習       性暖水性沿岸淺水小型底層魚類,常棲息於潮間帶礫石、海灘及珊瑚叢中的海域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體側和項部具5~6條灰褐色橫帶或具不規則的橫帶與縱帶交錯的雲斑紋; 頭、體具亮藍色的小點或體部的小點一鱗片排列成縱紋狀。第一背鰭灰色,具2~3行深色縱帶,邊緣為黃色;第二背鰭淺棕色,具4~5縱行小藍點,邊緣深黃 色;臀鰭與腹鰭為深黑色;胸鰭棕色,具4~5橫行的黃色小點;尾鰭淺黃色,具4~5橫行藍色或紫色相間排列的小點,下葉1/3處呈灰黑色
     Sasuke Tsujita)

絲棘龍占魚(Lethrinus genivittatus)

學       名:絲棘龍占魚(Lethrinus genivittatus)
俗       名: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印尼,東至菲律賓、帛琉及加羅林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北部
體       長:約25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主要以軟體動物、甲殼類及小魚為食
習       性:主要棲息於沿岸珊瑚礁、岩礁區外緣、沼澤區、紅樹林區或海藻床的砂泥地,甚至發現於淡水域,主要分布的深度在5-25公尺。群居性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體呈茶褐或褐色,腹面銀白,體側通常散在不規則之斜帶。各鰭灰色,背、腹及臀鰭散在白點

    (影片出處:h1way2012)

2015年6月16日 星期二

氣球魚(Eumicrotremus pacificus)

學       名:太平洋真圓鰭魚(Eumicrotremus pacificus)
俗       名:氣球魚
棲  息 地分布於西北太平洋東海、日本北海道至鄂霍次克海海域
體       長:約2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浮游生物等
習       性棲息在底層水域,容易就隨波逐流,肚子底下的吸盤可以吸在任何物品上面,好固定住不會飄走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體圓,有多種顏色

   (影片出處:h1way2012)

日本鬚鯊(Orectolobus japonicus)

學       名:日本鬚鯊(Orectolobus japonicus)
俗       名:
棲  息 地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日本、韓國、臺灣 、越南及菲律賓
體       長:約10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底棲無脊椎動物及小魚為食
習       性棲息於近海海藻多的礁區。行動緩慢。卵胎生,一次可產下約20尾仔魚。夜行性。令人畏懼的尖牙,使其存著潛在性的危險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體延長,前部寬扁,後部細小。頭相當寬扁,眼前方及下方具5-6枚肉垂或皮瓣。吻寬短,前緣圓形,背面平坦。眼橢圓形,上側位,無瞬膜;眼上方無乳突。鼻 孔下側位,鼻孔緣具長而尖凸分枝之鬚;具鼻褶;具口鼻溝。噴水孔中大,大於眼徑。鰓裂小,第四及第五鰓裂不重疊,內鰓不具濾器。口裂中大,近於前位;齒側 扁而尖銳,上頜前部具犬齒3列,下頜則為2列,具中央齒尖,側邊小齒尖或有或無。背鰭2個,頗高,第一背鰭起點在腹鰭基底之中部後;第二背鰭起點在腹鰭與 臀鰭間;胸鰭與腹鰭略小,彼此遠隔;臀鰭小,起於尾鰭之前;尾鰭狹小,尾椎骨不上揚,上葉略發達;尾鰭下葉低平而延長,但前部不突出,後部具缺刻。體呈鏽 褐色,體背具寬而明顯之深色鞍狀斑,斑之邊緣呈鋸齒,中間具淡色點,各鞍狀斑間具淺色寬網狀線。各鰭亦具深淺交錯之斑紋

     (影片出處:h1way2012)

赫氏無鰾鮋(Helicolenus hilgendorfii)

學       名:赫氏無鰾鮋(Helicolenus hilgendorfii)
俗       名:
棲  息 地分布於西北太平洋海域,包括臺灣、東海及日本南部等
體       長:約27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常以守株待兔般快速捕捉過往之小魚為食
習       性近沿海沙泥底棲性魚類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體延長,側扁。頭大,棘稜不發達。眼上側位;眼眶略突出於頭背。無皮瓣。體無鰾。鰓耙粗短,最長的鰓耙僅及鰓耙絲的1/2。上頜前端無齒列。前鰓蓋骨5 棘;鰓蓋骨2棘;頰部無棘。體被櫛鱗,側線鱗數26~27。胸鰭上腋部有一皮瓣。背鰭連續,硬棘部鰭膜稍凹入,硬棘短,具 XII,軟條 11-13;臀鰭基底稍短於背鰭軟條部的基底,具硬棘 III,軟條4-6;胸鰭末端略呈截形,延伸至肛門前,無游離鰭;腹鰭鰭條 I+5,胸位;尾鰭截形。體淡紅色,側線上方之體側具多個橘紅色斑駁。背鰭硬棘部橘紅色,餘鰭淡色


    (影片出處:h1way2012)

2015年6月6日 星期六

日本五棘鯛(Pentaceros japonicus)

學       名:日本五棘鯛(Pentaceros japonicus)
俗       名:
棲  息 地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日本南部至澳洲及紐西蘭
體       長:約25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蝦等
習       性棲息於較深的砂泥底區域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體側扁而高;背部輪廓隆起,體高以背鰭第I棘處為最高。頭小,頭背部顱骨裸露,具輻射狀骨質突起。吻略長,圓錐狀。口小,唇厚;兩頜等長,頜齒數行,圓錐 形;鋤骨無齒。鰓蓋骨無棘;鰓耙細長。體被中大櫛鱗,頰部及眼後部被細鱗;側線完全。背鰭連續,硬棘XI,第III、IV棘最強大,軟條13;臀鰭硬棘 V,第II棘較強大,軟條9;腹鰭起點在胸鰭基部後緣之下方,具I強棘;尾鰭淺凹形。體銀色而略帶黃色,鰭部分帶黑色
   (影片出處:h1way2012)

鑲點石斑魚(Epinephelus amblycephalus)

學       名:鑲點石斑魚(Epinephelus amblycephalus)
俗       名: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安達曼海、馬來西亞、印尼、越南、菲律賓、日本、臺灣、南中國海、阿拉夫拉海、澳洲西北部及斐濟等地
體       長:約5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魚類為食
習       性主要棲息之礁石區或石礫區海域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體淺褐色,體側具6條暗褐色橫帶,帶之前後緣各有黑點列:第一條位於項部,第二及第三條延伸至背鰭硬棘部,第四及第五條延伸至背鰭軟條部及臀鰭,第六條位於尾柄上。背、臀鰭軟條部及尾鰭具褐色斑點



   (影片出處:h1way2012)

飛鳳(Semaprochilodus insignis)

學       名:亞馬遜真唇脂鯉(Semaprochilodus insignis)
俗       名:飛鳳
棲  息 地分佈於中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中部以及其各個支流
體       長:約27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水底層啃食底部的碎屑或藻類
習       性性情溫和,但同種間亦有領域性存在。有挖掘洞穴的習性,大部分時間都待在水底層啃食底部的碎屑或藻類。受驚嚇時會快速游動躲避攻擊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成魚之體幅稍高。吻部構造相當特別,在吻部的內側有一些牙齒特化的粗糙構造,可用來刮食水草或藻類。體呈銀白色,成魚身上的黑斑較不明顯,且背鰭上的黑斑也會隨成長消失。尾鰭和臀鰭的斑紋雷同,皆為黃黑相間的斑馬紋;腹鰭則為亮紅色

   (影片出處:h1way2012)

大鱗脂鯉(Chalceus macrolepidotus)

學       名:大鱗脂鯉(Chalceus macrolepidotus)
俗       名:
棲  息 地分布於南美洲蘇利南、蓋亞那及法屬圭亞那的尼格羅河、奧里諾科河流域
體       長:約25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蠕蟲、小魚、昆蟲等為食
習       性棲息在溶氧量高的水域,性情活潑,具侵略性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青壯年時體色為粉紅色。身體背部為金橄欖綠色,側腹部則呈銀色。鱗片大而錯落有致,尤其是在側線上方更為明顯。頭部相當短,嘴的上唇突出

(影片出處:h1way2012)

細刺魚(Microcanthus strigatus)

學       名:細刺魚(Microcanthus strigatus)
俗       名:柴魚,斑馬、條紋蝶、五色雞
棲  息 地分布於太平洋區,包括菲律賓、印尼、越南、日本、韓國、台灣、中國沿海、澳洲等海域
體       長:約16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幼魚以浮游生物為食,成魚以底棲生物為食
習       性常三五成群在低潮線下之淺水岩礁或珊瑚礁覓食,很少離岸太遠,潮池也可發現其幼魚。 屬於近海暖溫性魚類。其常見於近岸的岩石間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體呈卵圓形,側扁。頭甚小而眼較大。體金黃色,體側有4-6條較寬的黑褐色縱帶,形成黃黑相間的明顯對比。體被小型弱櫛鱗,背鰭和臀鰭基部亦被小鱗所形成的鱗鞘。齒刷毛狀,尖銳,齶骨一般有齒。鰓膜連合,跨越喉峽部。背鰭硬棘10-11枚、軟條17-18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14-16枚。側線鱗片數56至60枚

   (影片出處:h1way2012)

三斑海馬(Hippocampus trimaculatus)

學       名:斑海馬(Hippocampus trimaculatus)
俗       名:三斑海馬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新加坡、南洋群島的沿海、台灣島以及東海、南海等海域。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洋和中國各海域
體       長:約10~18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習       性棲息在礁石附近的砂石混合區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魚體形較大;背鰭軟條20-21枚;臀鰭軟條4枚;胸鰭軟條17-18枚。體環11+40至41個。頭冠短小,頂端具5個短小突 棘。吻管較短,不及頭長的1/2。體節1、4、7、11骨環,尾節1、5、9、13、17骨環,背方接結呈隆起狀脊,背側方棘亦較其他種類為大。體黃褐色 乃至黑褐色,眼上具放射狀褐色斑紋,體側背方第1、4、7節小棘基部各具一大黑斑,是三斑海馬與其他種類的明顯特徵


  (影片出處:h1way2012)

許氏平鮋(Sebastes schlegelii)

學       名:許氏平鮋(Sebastes schlegelii)
俗       名:
棲  息 地分布西北太平洋中國、日本及韓國海域
體       長:約65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魚等
習       性棲息在沿岸岩石底質底層水域,幼魚具漂浮性,卵胎生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魚身顏色為黑褐色




   (影片出處:h1way2012)

大吻沙蛇鰻( Ophisurus macrorhynchos)

學       名: 大吻沙蛇鰻( Ophisurus macrorhynchos)
俗       名:
棲  息 地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的日本、中國、韓國等海域
體       長:約14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魚等
習       性棲息在底層水域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體背部為黃褐色,腹部銀白,全長為頭長的12.0倍;全長為鰓孔位體高的58.6倍;全長為軀幹長的3.2倍。其外型十分顯眼,上、下頜延長得像鳥喙一樣尖細,整體頭部外觀有點類似 鷺鷥的頭部。吻部特別狹長尖銳,吻長為眼直徑之3.6倍;口裂頗深且延伸超過眼之後緣,上頜也比下頜長;眼於上頜中央之後;頭部感覺孔與側線孔明顯可見; 背鰭起點於胸鰭末端之稍後;無尾鰭;4枚上頜間齒、8顆篩骨齒及前端的下頜骨齒(約5-6顆)明顯均為犬齒狀,其餘逐漸變為錐狀或細狀齒

   (影片出處:h1way2012)

銀彭納石首魚(Pennahia argentata)

學       名:銀彭納石首魚(Pennahia argentata)
俗       名:白姑魚,俗名白口、帕頭、黃順
棲  息 地分布在西北太平洋區,包括泰國、日本、韓國、台灣、馬來西亞、中國東海、南海、香港、越南等海域
體       長:約28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甲殼類、海膽、小魚為食
習       性為近海中下層魚類,主要棲息在沙泥底質海域。每年4至6月,成群向沿岸回遊產卵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頭呈鈍尖形,吻不突出,口裂大,端位,傾斜,上頜約等長。上頜外列齒擴大為犬齒,內列細小絨毛狀齒。下頜齒2列,內列齒較大。體側上半為褐紫色,下半部為 銀白色,背鰭軟條部中間有一白色縱線,硬棘部有黑邊。鰓腔黑色,口腔白色。背鰭硬棘11枚、背鰭軟條25至28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7至8枚

  (影片出處:h1way2012)

藍綠光鰓魚(Chromis virides)

學       名:藍綠光鰓魚(Chromis virides)
俗       名:
棲  息 地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東非、紅海、留尼旺、科摩羅、馬爾代夫、斯里蘭卡、泰國、越南、日本、臺灣、印尼、中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澳洲、新畿內亞、基里巴斯、帕勞、東加、瓦努阿圖等海域。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新畿內亞
體       長:約8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浮游動物及藻類等為食
習       性棲息在珊瑚礁區,繁殖期在4至8月,雄魚築巢吸引數尾雌魚產卵,並會護卵,以尾鰭擺動水流增加卵的氧氣量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體側扁,呈卵圓形,體色藍綠色,腹部較淡,尾鰭叉形。築巢期間雄魚體偏黃綠色,背鰭及胸鰭變黑色,背鰭硬棘12枚;背鰭軟條9至11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9至11枚

    (影片出處:h1way2012)

大棘大眼鯛(Priacanthus macracanthus)

學       名:大棘大眼鯛(Priacanthus macracanthus)
俗       名:
棲  息 地分布於東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印尼,東至菲律賓,北至日本南部,南迄澳洲。臺灣主要分布於各沿海及澎湖等海域
體       長:約29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主要以甲殼類及小魚等為主食
習       性主要棲息於沿、近海礁區20-400公尺深的水域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體背呈鮮桃紅色,愈近腹部顏色漸漸變淡,腹部呈銀白色;背鰭、腹鰭和臀鰭均有明顯之黃色斑點,尾鰭一般則無
 
  
(影片出處:h1way2012)

2015年6月3日 星期三

細條石頜鯛(Lithognathus mormyrus)

學       名:細條石頜鯛(Lithognathus mormyrus)
俗       名:
棲  息 地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地中海、黑海、亞速海、法國比斯開灣至南非海域
體       長:約55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甲殼類、貝類、蠕蟲等為食
習       性棲息在沙泥底質海域,成群活動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 頭輕輕彎曲的上部輪廓; 吻 長而尖; 後 鼻孔 斜縫,只是在前面的眼睛 ; 秤上和臉頰 鰓蓋 ; 前鰓廣泛, 無鱗 ; 眼相當小。 在各卡爪 ,外一系列錐形齒稍微放大,隨後的短齒內帶的正面


(影片出處:Nikola Kondov)

黑尾斑鯛(Oblada melanura)

學       名:黑尾斑鯛(Oblada melanura)
俗       名:
棲  息 地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地中海、法國比斯開灣至安哥拉海域
體       長:約34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底棲性無脊椎動物為食
習       性棲息在海藻生長的岩石底質海域,成群活動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最大的特徵尾巴有黑點


(影片出處:Videotaxo - Biodiversidad Virtual)

三長棘赤鯛(Pagrus auriga)

學       名:三長棘赤鯛(Pagrus auriga)
俗       名:
棲  息 地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葡萄牙至安哥拉海域
體       長:約8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頭足類、魚類、軟體動物等為食
習       性棲息在岩石底質海域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身體呈橢圓形,深和壓縮。 頭部輪廓幾乎是筆直的,除了有輕微的駝峰眼睛上方。 口低,稍斜。 大白鯊強,厚厚的嘴唇。 前牙犬狀,4在上部和6在下顎,隨後鈍牙齒逐漸變得摩爾狀並配置在2或3行。 大犬齒狀的牙齒排座椅後面有一些小齒。 鰓耙上的第一弓10或11以下,6〜8上。 背鰭11脊骨和10至12的軟條,前兩個棘總是很短,第三至第五很長,絲狀,尤其是在年輕。 臀鰭有3刺和8或9的軟條。 奇克斯有鱗; scalation對前鰓幾乎看不見。 沿側線鱗50到52色的粉紅色與銀色反射和4或5個暗紅色,交替廣義和狹義橫桿。 成人更強烈的酒紅色與橫桿比年輕的不太清晰可見。 頸背和嘴角之間目暗; 非常鰓​​蓋黑暗邊緣後腿。 背鰭粉紅色與分離絲狀刺膜和橙色的光線柔和遠端部分有些發黑。 臀鰭顏色與背相似。 胸鰭粉紅色的橙色。 腹鰭酒紅色鑲有黑色。 在基地,粉紅色或橙色尾鰭灰黑色與遠端邊


(影片出處:DiveSpot Portugal)

2015年6月2日 星期二

邊尾平鮋(Sebastes taczanowskii)

學       名:邊尾平鮋(Sebastes taczanowskii)
俗       名:
棲  息 地分布於西北太平洋日本岩手縣至千島群島南部海域
體       長:約32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不詳
習       性:棲息在沿岸淡鹹水、河口區,稚魚具漂浮性,卵胎生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頭頂無棘,吻部及下顎周圍無鱗,體側無大的斑紋。幼魚時鱗上有淡色斑點,成魚後斑點消失


(影片出處:h1way2012)

裸胸鮋( Scorpaena izensis)

學       名:裸胸鮋( Scorpaena izensis)
俗       名:
棲  息 地中國沿岸
體       長:約35~38公分
重       量:約12公克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軟體、甲殼類為食
習       性為近岸底層魚類,喜棲於岩礁底質海區。 平時多分散棲息,不大成群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魚體為紅色,表面有不規則的暗色斑塊。 各鰭上散佈著很多小黑點。 背鰭有12根棘刺。 體扁。 兩眼間深凹。 上顎略突出於下顎。 頭部帶刺。 體色由暗褐至紅色多種,身體兩側有5條不規則黑褐色帶


(影片出處:h1way2012)

平鯛(Rhabdosargus sarba)

學       名:平鯛(Rhabdosargus sarba)
俗       名:黃錫鯛,枋頭、炎頭魚、胖頭、香頭、平頭
棲  息 地分布於紅海、印度洋非洲東岸和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東非、模里西斯、塞席爾群島、馬爾地夫、紅海、波斯灣、斯里蘭卡、印度、安達曼海、泰國、緬甸、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北至日本、韓國、台灣、中國沿海,東至澳洲等海域
體       長:約8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無脊椎動物為食
習       性:沿岸性底棲魚類。其多見於一般分散於淺海。水深1至60公尺。棲息在沿岸岩礁區或礁沙交會處,春末時為產卵期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體呈銀灰色,腹面顏色較淡,體側有許多淡青色縱帶,且數目和鱗列數相當。兩頜的臼齒相當有力,呈饅頭狀。腹鰭和臀鰭顏色略黃。尾鰭分叉,上下葉末端尖。背鰭硬棘11枚,軟條12至13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10至11枚。側線鱗片數53至63枚


(影片出處:h1way2012)

叉牙鯛(Sarpa salpa)

學       名:叉牙鯛(Sarpa salpa)
俗       名:
棲  息 地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法國比斯開灣至獅子山海域
體       長:約51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幼魚以甲殼類為食;成魚以藻類為食
習       性:棲息在岩石底質、海藻生長沙底質海域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外型類似笛鯛科或石鱸科,但鯛的體型較高,更側扁;上下頜之門齒、犬狀齒以至於兩側之臼齒均較發達。體呈橢圓或卵圓形,頭大,前半部體較高,背緣彎曲,腹緣較平。被大型弱櫛之櫛鱗或圓鱗,頭部和兩頰通常有鱗片。側線單一且完整,偏向背側。在體形及體側斑紋會有變異


(影片出處:infostage3)

金頭鯛(Sparus aurata)

學       名:金頭鯛(Sparus aurata)
俗       名:
棲  息 地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不列顛群島至維德角群島海域
體       長:約7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貝類、海草為食
習       性:棲息在海草床、沙底質海域,成小群活動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身體高的,與大的黑色斑點在鰓蓋上。 吻超過兩倍長於眼直徑


(影片出處:Vladimir Butorac)

2015年6月1日 星期一

羊鯛(Archosargus probatocephalus)

學       名:羊鯛(Archosargus probatocephalus)
俗       名:
棲  息 地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至巴西海域
體       長:約91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以軟體動物棘甲殼類為食
習       性:棲息在沿海海域、河口區,有時會進入淡水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此外,在體型結構、繁殖生長、攝食營養、運動等方面都有其特點


(影片出處:ezfishfinder)

黑鯛(Acanthopagrus schlegelii)

學       名:黑棘鯛(Acanthopagrus schlegelii)
俗       名:黑鯛(台灣學術界使用),烏格、黑格、厚唇
棲  息 地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日本、韓國、台灣、中國東海、香港等海域
體       長:約60公分
重       量:不詳
壽       命:不詳
食       物:不詳
習       性:溫帶沿岸雜食性底棲魚類,喜棲息在沙泥底質水域,有時會進入河口內灣。幼魚期全為雄性,到3至4年生才轉變成雌性。春季到初秋為其產卵期。性敏感多疑,警戒性強
毒       性:不詳
身體特徵魚體側扁,背緣彎曲,腹緣較平。背鰭單一,硬棘強大,與軟條間缺刻不明顯。側線上方至背鰭硬棘中央部位有鱗片7至8枚,側線起點有一不規則黑斑。體側並有若干黑色縱帶。背鰭硬棘11至12枚,軟條11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8枚。側線鱗片數48至56枚


(影片出處:funsea17)